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6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3 篇 工学
    • 33 篇 农业工程
    • 18 篇 机械工程
    • 1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6 篇 软件工程
    • 10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5 篇 农学
    • 18 篇 作物学
    • 10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9 篇 植物保护
    • 4 篇 园艺学
  • 12 篇 管理学
    • 1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0 篇 理学
    • 5 篇 生物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地理学
  • 8 篇 艺术学
    • 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8 篇 三维
  • 8 篇 玉米
  • 7 篇 机器视觉
  • 6 篇 表型
  • 6 篇 数字植物
  • 5 篇 作物
  • 5 篇 株高
  • 5 篇 粘虫板
  • 5 篇 无人机
  • 5 篇 模型
  • 5 篇 深度学习
  • 4 篇 注意力机制
  • 4 篇 叶片
  • 4 篇 自动监测
  • 4 篇 叶面积指数
  • 3 篇 图像分割
  • 3 篇 数码影像
  • 3 篇 支持向量机
  • 3 篇 植物
  • 3 篇 三维点云

机构

  • 75 篇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
  • 31 篇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
  • 28 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23 篇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
  • 18 篇 农业农村部数字乡...
  • 8 篇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
  • 7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6 篇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
  • 6 篇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
  • 5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5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4 篇 江苏大学
  • 4 篇 广西大学
  • 4 篇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
  • 4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4 篇 农业部农业遥感机...
  • 4 篇 华中农业大学
  • 3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3 篇 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4 篇 郭新宇
  • 33 篇 guo xinyu
  • 24 篇 温维亮
  • 23 篇 赵春江
  • 19 篇 wen weiliang
  • 18 篇 吴华瑞
  • 15 篇 zhao chunjiang
  • 14 篇 wu huarui
  • 12 篇 朱华吉
  • 11 篇 卢宪菊
  • 10 篇 zhu huaji
  • 10 篇 lu xianju
  • 9 篇 张颖
  • 9 篇 樊江川
  • 9 篇 肖伯祥
  • 9 篇 fan jiangchuan
  • 8 篇 陈梅香
  • 8 篇 xiao boxiang
  • 8 篇 顾生浩
  • 8 篇 李明

语言

  • 10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冬小麦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遥感估算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0年 第3期36卷 544-552页
作者: 苗梦珂 王宝山 李长春 龙慧灵 杨贵军 冯海宽 翟丽婷 刘明星 吴智超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焦作454000 农业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已有研究发现,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决定了其潜在的光合能力。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2018年4-6月获取的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4个重要生育期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原始光谱(350~1350 nm)与气体交换数据为基础,旨在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农业大模型:关键技术、应用分析与发展方向
收藏 引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4年 第2期6卷 1-13页
作者: 郭旺 杨雨森 吴华瑞 朱华吉 缪祎晟 顾静秋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农业农村部数字乡村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 新加坡117583新加坡
[目的/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如模型数据收集标记困难、模型泛化能力弱等挑战。大模型技术作为近期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热点技术,已在多个行业的垂直领域中展现出了良好性能,尤其在复杂关联表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玉米叶片气孔表型鉴定及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 2023年 第6期 1-10页
作者: 金玉 郭新宇 张颖 李大壮 王璟璐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武汉430070
叶片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联系的直接通道。气孔在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碳、水循环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植株蒸腾和光合作用的强度。本文概述了玉米叶片气孔形态结构与主要功能特点,梳理了气孔表型破坏性与非破坏性获取方法,沿时间脉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Micro-CT的玉米自交系茎秆维管束表型高通量获取与精准解析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 第12期50卷 201-211页
作者: 赵欢 王璟璐 张颖 廖生进 杜建军 郭新宇 赵春江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武汉430070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针对玉米自交系茎秆不同节位形态特征差异大、维管束分布不同等特点,利用Micro-CT扫描技术及基于区带的维管束表型解析方法,对茎秆基部第3节、穗位节、顶位节节间进行显微图像获取,实现茎秆不同节间横切面、表皮区、周皮区、髓区、维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三维数字化的小麦植株表型参数提取方法
收藏 引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 第2期4卷 150-162页
作者: 郑晨曦 温维亮 卢宪菊 郭新宇 赵春江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针对小麦植株分蘖多、器官间交叉遮挡严重,难以用图像或点云准确提取植株和器官表型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三维数字化的小麦植株表型参数提取方法。首先提出了小麦植株各器官数字化表达方法,制定了适用于小麦全生育期的三维数字化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农业元宇宙:关键技术、应用情景、挑战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 第4期4卷 126-137页
作者: 陈枫 孙传恒 邢斌 罗娜 刘海深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元宇宙这一新兴概念受到了产、学、研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与元宇宙的结合将极大地推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为深入分析元宇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可行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元宇宙的概念,以及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玉米维管系统表型高通量解析与多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 第20期50卷 9-18页
作者: 周国靓 郭新宇 郭尚敬 张颖 聊城大学农学院 山东聊城25200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维管束是贯穿玉米整株植物的输导组织和支持系统,其特性对玉米高产、稳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玉米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作物源-库性状的改善和栽培水平的提高,维管束作为源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产量形成的作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株自旋转多视角重建技术在小麦植株三维表型获取中的应用评估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 第8期24卷 87-98页
作者: 张文麒 吴升 郭新宇 温维亮 卢宪菊 赵春江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上海20130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基于多视角重建技术的作物三维表型高通量获取系统成本低、获取效率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自旋转式拍摄平台易于搭建,但植物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抖动对点云三维重建和表型解析精度有一定影响。为评估旋转式多视角成像在小麦植株三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消光系数估算方法对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模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气象 2022年 第10期43卷 773-785页
作者: 王俊浩 顾生浩 徐田军 陈博 温维亮 张立祯 郭新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春130118
以玉米品种大叶矮小型的矮单268(AD268)和小叶高大型的先玉335(XY335)为供试材料,设置低(3株·m^(-2))、中(6株·m^(-2))、高(9株·m^(-2))3个种植密度,综合利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垂直分布数据、冠层三维模型与冠层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改进YOLOv8s的大田甘蓝移栽状态检测算法
收藏 引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4年 第2期6卷 107-117页
作者: 吴小燕 郭威 朱轶萍 朱华吉 吴华瑞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广西南宁530000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农业农村部数字乡村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7
[目的/意义]借助智能化识别及图像处理等技术来实现对移栽后蔬菜状态的识别和分析,将会极大提高识别效率。为了实现甘蓝大田移栽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统计,提高甘蓝移栽后的成活率以及制定后续工作方案,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研究一种自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