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0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2 篇 农学
    • 103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水产
    • 1 篇 草学
  • 13 篇 理学
    • 12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10 篇 工学
    • 7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题

  • 21 篇 花生
  • 20 篇 大豆
  • 14 篇 小麦
  • 14 篇 遗传多样性
  • 8 篇 ssr
  • 7 篇 单核苷酸多态性
  • 7 篇 水稻
  • 7 篇 选育
  • 7 篇 单倍型
  • 6 篇 地方品种
  • 6 篇 等位变异
  • 5 篇 甘蔗
  • 5 篇 栽培技术
  • 5 篇 青贮玉米
  • 5 篇 籼稻
  • 5 篇 关联分析
  • 4 篇 系谱
  • 4 篇 抗旱性
  • 4 篇 粳稻
  • 4 篇 农艺性状

机构

  • 31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30 篇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
  • 12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12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0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10 篇 国家农业部闽台农...
  • 7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7 篇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
  • 6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6 篇 山西农业大学
  • 5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5 篇 福建省杂交水稻育...
  • 4 篇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
  • 3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3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3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3 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

作者

  • 23 篇 邱丽娟
  • 22 篇 徐日荣
  • 22 篇 唐兆秀
  • 17 篇 常汝镇
  • 16 篇 谢华安
  • 15 篇 景蕊莲
  • 15 篇 张建福
  • 12 篇 廖长见
  • 11 篇 刘章雄
  • 11 篇 陈山虎
  • 11 篇 卢和顶
  • 11 篇 韩龙植
  • 11 篇 林建新
  • 10 篇 毛新国
  • 10 篇 朱永生
  • 10 篇 蓝新隆
  • 9 篇 蔡秋华
  • 9 篇 曹桂兰
  • 8 篇 关荣霞
  • 8 篇 李英慧

语言

  • 1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67参与调控穗长和每穗小穗数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19年 第11期45卷 1615-1627页
作者: 张宏娟 李玉莹 苗丽丽 王景一 李超男 杨德龙 毛新国 景蕊莲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TaNAC67参与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应答,过量表达能增强拟南芥的抗逆性。为进一步揭示其在调控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发育方面的作用,本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67参与调控穗长和穗粒数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67参与调控穗长和穗粒数
收藏 引用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作者: 张宏娟 玉莹 苗丽丽 王景一 李超男 杨德龙 毛新国 景蕊莲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NA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TaNAC67参与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应答,过量表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为进一步揭示其在调控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发育方面的作用,本研究以36份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种质拓宽中国大豆遗传基础的SSR标记分析
收藏 引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 第1期35卷 10-16页
作者: 吕祝章 张娜 邱丽娟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日照27682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目的】鉴定和发掘野生大豆种质利用的优异等位变异,为进一步有效地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开展大豆分子辅助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具有野生大豆血缘的大豆推广品种及其亲本进行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10个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闽甜4号超常早播栽培技术
收藏 引用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 第2期48卷 40-43页
作者: 廖长见 卢和顶 张扬 林建新 陈山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350013
总结甜玉米‘闽甜4号’超常早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时间、品种选择、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及采收保鲜等配套关键技术内容。
来源: 评论
花生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6基因(LACS6)的克隆、鉴定与组织表达
收藏 引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6年 第11期31卷 1164-1170页
作者: 徐日荣 陈湘瑜 唐兆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 国家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13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 chain acyl-CoA 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的重要催化酶。为揭示花生脂肪酸代谢机理,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克隆到LACS6(GenBank登录号:KU301860),分析该基因的结构组成,预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花生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基因(LACS1)的克隆、鉴定与组织表达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6年 第11期14卷 2944-2953页
作者: 徐日荣 陈湘瑜 林栩松 唐兆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州350013 国家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州350013 福清市种子管理站 福清350300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 chain acyl-Co A 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的重要催化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克隆到LACS1(Gen Bank登录号:KT932703),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组成,预测编码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花生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年 第5期38卷 572-581页
作者: 陈湘瑜 徐日荣 熊发前 唐兆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13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广西南宁530007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细胞应对高温和其它胁迫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类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本研究以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nsis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p7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花生谷氨酸脱氢酶基因AhGDH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收藏 引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6年 第3期31卷 217-224页
作者: 陈湘瑜 徐日荣 林栩松 唐兆秀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1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 福建省福清市种子站 福建福清350300
运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花生1个谷氨酸脱氢酶基因cDNA序列,同时设计引物以花生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经测序得到证实,命名为AhGDH1,GenBank登录号:KT933119。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普通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5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6年 第12期49卷 2245-2254页
作者: 刘自成 苗丽丽 王景一 杨德龙 毛新国 景蕊莲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目的】非生物逆境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至少含有200个WRKY,目前仅对少数成员的功能进行了鉴定。通过克隆小麦WRKY转录因子TaWRKY35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6年 第8期31卷 803-809页
作者: 唐兆秀 陈圣银 陈湘瑜 陈树玉 徐日荣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 国家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13 平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平潭350400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福州350003
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