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淹水高度增加将改变潮汐湿地的碳循环过程。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淹水高度增加对土壤总碳库的影响上,对于其如何影响碳收支的平衡尚未厘清。基于此,该研究在闽江河口潮汐湿地搭建“沼泽管”实验平台,并设置CK (对照)、CK+20 cm、CK+40 cm 3种淹水处理,模拟当前、未来50年和100年的海平面上升情景。通过测定淹水高度增加对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沼泽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ER)、植物生物量、植物光合特性指标和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明晰海平面上升对潮汐湿地碳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高度增加导致短叶茳芏地上生物量减少,地下生物量增加。与CK相比, CK+20 cm和CK+40 cm处理中, GPP分别降低27%和32%, ER分别增加20%和58%。GPP的减少与淹水高度增加后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和植物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下降有关;而ER的增加与淹水高度增加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相关。在CK、CK+20 cm、CK+40 cm 3种淹水处理下, NEE分别为–539.8、–102.7和185.6 g C·m–2·a–1。上述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情景下短叶茳芏沼泽湿地碳收支平衡被破坏。淹水高度增加20 cm, NEE增加,表明短叶茳芏沼泽湿地碳吸收能力减弱;淹水高度增加40 cm, NEE由负值转变为正值,表明短叶茳芏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由碳吸收转变为碳排放。该研究为预测和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潮汐湿地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