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51 篇 期刊文献
  • 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6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7 篇 农学
    • 2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64 篇 林学
    • 19 篇 植物保护
    • 11 篇 作物学
    • 7 篇 园艺学
    • 4 篇 畜牧学
    • 3 篇 草学
  • 164 篇 工学
    • 85 篇 林业工程
    • 34 篇 农业工程
    • 26 篇 水利工程
    • 1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6 篇 公安技术
    • 4 篇 建筑学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62 篇 理学
    • 131 篇 生态学
    • 19 篇 生物学
    • 13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地理学
  • 14 篇 管理学
    • 9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公安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22 篇 林龄
  • 17 篇 闽江河口
  • 17 篇 物种多样性
  • 15 篇 樟子松
  • 13 篇 人工林
  • 12 篇 毛乌素沙地
  • 11 篇 土壤养分
  • 11 篇 氮沉降
  • 10 篇 海拔
  • 9 篇 生物量
  • 9 篇 乌兰布和沙漠
  • 9 篇 毛竹
  • 8 篇 气候变化
  • 8 篇 土壤呼吸
  • 8 篇 土壤
  • 8 篇 植被恢复
  • 8 篇 群落结构
  • 8 篇 石漠化
  • 7 篇 物种组成
  • 7 篇 干热河谷

机构

  • 115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44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42 篇 宁夏盐池毛乌素沙...
  • 41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2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28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8 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4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21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20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 19 篇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
  • 17 篇 江西庐山森林生态...
  • 17 篇 四川米亚罗森林生...
  • 16 篇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
  • 16 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1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5 篇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
  • 1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4 篇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

作者

  • 40 篇 丁国栋
  • 39 篇 高广磊
  • 32 篇 张英
  • 29 篇 ding guodong
  • 27 篇 史作民
  • 25 篇 gao guanglei
  • 25 篇 曾菊平
  • 24 篇 zhang ying
  • 23 篇 shi zuomin
  • 23 篇 许格希
  • 22 篇 王克勤
  • 21 篇 陈健
  • 20 篇 chen jian
  • 19 篇 刘顺
  • 19 篇 xu gexi
  • 18 篇 liu shun
  • 17 篇 赵洋毅
  • 16 篇 wang keqin
  • 16 篇 段旭
  • 14 篇 王志超

语言

  • 56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56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雷州半岛尾巨桉旱季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19年 第8期55卷 45-53页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竹万宽 杜阿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湛江524022
【目的】量化认识旱季尾巨桉的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桉树林的木材产量及其科学经营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指导。【方法】应用DC3型径向变化记录仪对5.5年生尾巨桉旱季径向生长进行连续监测,同步观测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分析旱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祁连山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林细根形态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研究 2023年 第3期30卷 181-187页
作者: 徐莹 邓磊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西宁81001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青海贵南813100
[目的]揭示祁连山青海云杉中龄林细根分布与土壤环境的互作关系,明晰不同混交度下土壤养分对细根发育的贡献因子,为祁连山天然林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根钻法对混交度为0,0.2,0.4,0.6的青海云杉中龄林进行细根取样,揭示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阿拉善地区沙拐枣属植物潜在分布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防护林科技 2025年 第1期 24-28页
作者: 李元昊 刘吉德 李博伦 杨卫超 哈斯朝格图 高立国 李慧瑛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 阿拉善吉兰泰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内蒙古阿拉善750300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内蒙古阿拉善750300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保护站 内蒙古阿拉善750300 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党群服务中心 内蒙古阿拉善750323 阿拉善盟拐子湖气象站 内蒙古阿拉善750300
预测阿拉善地区沙拐枣属(Calligonum)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域,可为该地区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整合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并采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沙拐枣潜在分布区的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补植对防护林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3年 第3期43卷 329-336页
作者: 徐莹 邓磊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贵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青海贵南813100
开展高寒荒漠区防护林林内补植对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短期效益分析,为当地防护林稳定和持续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以青海共和盆地东缘贵南县黄沙头2019年补植青海云杉的青杨林群落为对象,未补植为对照,对沙化土地丘间地造林后5、10、1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
收藏 引用
林业建设 2025年 第1期 62-66页
作者: 赵磊磊 罗志锋 孙永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 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系统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包括地质、气候、土壤和人为因素,并探讨了其在区域内的分布现状。通过对现有治理技术的评估,提出了有效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和盆地东缘不同林龄青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
收藏 引用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3年 第2期38卷 8-16,131页
作者: 杨向东 邓磊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贵南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青海贵南813100
以青海共和盆地东缘5、10、15、20、25年生青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取土芯法收集细根,分析0~20、20~40、40~60、60~80、80~100 cm各土层深度细根生物量、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形态发育特征及其侵蚀速率估算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3年 第23期39卷 103-112页
作者: 张广贺 王克勤 宋娅丽 李珠宇 赵洋毅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昆明65022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昆明650224
冲沟侵蚀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流失的重要原因,造成严重的土地退化,威胁区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探究冲沟的形态发育特征明确其侵蚀速率,对于冲沟侵蚀量化评估和土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摸清冲沟发育演变规律,该研究选取元谋干热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雷州半岛尾叶桉和湿加松人工林的蒸腾耗水规律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9年 第6期39卷 2147-2155页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竹万宽 杜阿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湛江524022
为正确认识大径材桉树及湿加松耗水规律,为地区人工林树种选择、栽培及抚育提供指导,应用TDP热扩散探针技术,对10年生尾叶桉和湿加松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测定各气象因子,分析了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和湿加松蒸腾耗水的日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南喀斯特地区2种森林的土壤优先流特征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3年 第12期59卷 61-70页
作者: 管凝 程金花 侯芳 曾合州 沈子雅 赵梦圆 秦建淼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云南建水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目的】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优先流特征,为当地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侧柏纯林和侧柏、马尾松、直杆蓝桉混交林),基于野外染色示踪试验,设置2种模拟降水量,使用亮蓝染料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抗逆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25年 第2期 106-118页
作者: 张舒欣 贾紫璇 方涛 刘一凡 赵微 王荣 昌海超 罗芳丽 朱耀军 于飞海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力科惠泽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湿地研究所) 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台州学院湿地与克隆生态学研究所 台州学院浙江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胁迫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其生境相协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性状。研究表明可通过植物性状来评价植物的抗逆能力,且多性状比单一性状评价更为准确。对植物耐受能力评价的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没有研究对这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