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79 篇 期刊文献
  • 187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2,66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00 篇 农学
    • 79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98 篇 林学
    • 484 篇 植物保护
    • 32 篇 园艺学
    • 23 篇 作物学
    • 17 篇 畜牧学
    • 9 篇 兽医学
  • 794 篇 理学
    • 602 篇 生态学
    • 155 篇 生物学
    • 40 篇 大气科学
    • 9 篇 化学
    • 6 篇 地理学
  • 638 篇 工学
    • 311 篇 林业工程
    • 110 篇 公安技术
    • 59 篇 水利工程
    • 50 篇 农业工程
    • 4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9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0 篇 城乡规划学
    • 1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建筑学
  • 48 篇 管理学
    • 22 篇 公共管理
    • 1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0 篇 医学
    • 1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9 篇 经济学
    • 6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法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87 篇 三峡库区
  • 71 篇 气候变化
  • 65 篇 生物防治
  • 62 篇 马尾松
  • 45 篇 生物量
  • 44 篇 森林生态系统
  • 42 篇 松材线虫
  • 38 篇 松褐天牛
  • 37 篇 物种多样性
  • 37 篇 华北落叶松
  • 37 篇 花绒寄甲
  • 36 篇 多样性
  • 35 篇 人工林
  • 33 篇 植原体
  • 32 篇 土壤有机碳
  • 32 篇 森林火灾
  • 30 篇 消落带
  • 27 篇 土壤养分
  • 27 篇 空间分布
  • 27 篇 群落结构

机构

  • 72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0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266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209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99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193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38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85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62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56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55 篇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
  • 51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4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4 篇 四川农业大学
  • 42 篇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
  • 42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39 篇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
  • 37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6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6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作者

  • 231 篇 肖文发
  • 135 篇 王小艺
  • 135 篇 刘世荣
  • 120 篇 王兵
  • 110 篇 王彦辉
  • 108 篇 wang bing
  • 99 篇 臧润国
  • 98 篇 李迪强
  • 98 篇 杨忠岐
  • 89 篇 liu shirong
  • 80 篇 黄志霖
  • 79 篇 程瑞梅
  • 77 篇 张真
  • 76 篇 史作民
  • 74 篇 牛香
  • 73 篇 孔祥波
  • 72 篇 xiao wenfa
  • 71 篇 wang xiaoyi
  • 71 篇 于澎涛
  • 68 篇 yang zhongqi

语言

  • 2,666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667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排序:
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 第2期22卷 323-330页
作者: 张远东 张笑鹤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1982—200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集和气象数据,运用GIS技术对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干旱指数进行插值,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沼泽、灌丛、草丛、草原、草甸、针叶林、阔叶林、高山植被、栽培植被)NDV...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的定量分析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 第8期18卷 1695-1701页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陈宝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运用种间联结测定、主成分分析和最优分割法对川西亚高山箭竹-暗针叶林和藓类-暗针叶林经采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以及未被采伐而保留下来的160~200年生暗针叶老龄林进行恢复阶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vCB生物化学光合模型及A-C_i曲线测定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17年 第6期41卷 693-706页
作者: 梁星云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由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以下简称FvCB模型)是一个基于光合碳反应过程的CO_2响应模型。此模型认为C3植物叶片光合速率(A)由3个生物化学过程速率中的最低者——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0年 第21期30卷 5810-5820页
作者: 刘彦春 张远东 刘世荣 张笑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是该地区云冷杉暗针叶林大规模采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主要次生林类型之一,是由采伐迹地向顶极暗针叶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区4个海拔梯度(A:2900—30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蜡吉丁肿腿蜂不同姊妹窝子代翅型分化和性比变化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19年 第5期32卷 21-26页
作者: 胡帅 罗立平 王小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目的]探究具有多次产卵习性的寄生蜂不同姊妹窝子代种群参数的变化,从母代效应角度明确寄生蜂在自然栖境中增殖和延续种群的机制。[方法]内30℃±1℃,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测定了白蜡吉丁肿腿蜂在其成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地力退化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7年 第2期27卷 715-724页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收集了有关杉木连栽的地力退化和连栽杉阔混交林的对比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表明,杉阔混交林土壤容重平均比杉木纯林降低5%;连栽杉木人工林随代数的增加呈现容重变大的趋势,2代比1代平均增加6%,3代比2代平均增加9%。这种容重的变化使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组分区分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9年 第1期22卷 109-114页
作者: 郑秋红 王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东北三省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预测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2年 第4期58卷 40-50页
作者: 田惠玲 朱建华 何潇 陈新云 简尊吉 李宸宇 郭学媛 黄国胜 肖文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3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实验室 北京10009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100714
【目的】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连续监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森林生长模型,提高森林生长和固碳量的模拟精度,预测东北三省乔木林未来碳汇潜力,探索乔木林碳汇的潜在分布,为准确定位我国东北森林在增汇减排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2年 第3期32卷 852-862页
作者: 葛晓改 肖文发 曾立雄 黄志霖 付甜 封晓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凋落物的质量、数量及分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的营养状况。为了精确估算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碳库的年净归还量及凋落物-土壤生物化学连续体的深层理解,从凋落物基质质量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暖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环境解析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17年 第1期30卷 117-124页
作者: 王一 刘彦春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目的]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变异的响应,以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因素在调控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和96孔-微平板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