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0 篇 期刊文献
  • 4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0 篇 工学
    • 7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0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9 篇 理学
    • 49 篇 地质学
    • 2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49 篇 四川盆地
  • 14 篇 颗粒滩
  • 14 篇 鄂尔多斯盆地
  • 13 篇 早成岩期岩溶
  • 12 篇 茅口组
  • 11 篇 层序地层
  • 9 篇 马家沟组
  • 9 篇 储层特征
  • 8 篇 灯影组
  • 8 篇 中二叠统
  • 7 篇 成岩作用
  • 7 篇 微生物碳酸盐岩
  • 7 篇 栖霞组
  • 6 篇 白云岩
  • 6 篇 龙王庙组
  • 6 篇 古地貌
  • 6 篇 沉积演化
  • 6 篇 川东地区
  • 6 篇 岩相古地理
  • 6 篇 塔里木盆地

机构

  • 99 篇 西南石油大学
  • 40 篇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 33 篇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
  • 25 篇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 23 篇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
  • 22 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 15 篇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 14 篇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 14 篇 中石油碳酸盐岩储...
  • 14 篇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
  • 13 篇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 10 篇 四川省天然气地质...
  • 10 篇 中石油碳酸盐岩储...
  • 9 篇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
  • 9 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 9 篇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
  • 8 篇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
  • 8 篇 中石油碳酸盐岩储...
  • 7 篇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 6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30 篇 谭秀成
  • 34 篇 肖笛
  • 28 篇 李凌
  • 25 篇 李明隆
  • 24 篇 罗冰
  • 23 篇 苏成鹏
  • 22 篇 胡广
  • 18 篇 熊鹰
  • 18 篇 赵东方
  • 17 篇 刘宏
  • 15 篇 芦飞凡
  • 14 篇 唐浩
  • 14 篇 钟寿康
  • 14 篇 曾伟
  • 12 篇 李飞
  • 12 篇 张本健
  • 11 篇 连承波
  • 11 篇 刘耘
  • 10 篇 王小芳
  • 9 篇 陈雷

语言

  • 16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研究分室·西南石油大学"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羌塘盆地中生代相古地理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海相油气地质 2024年 第1期29卷 30-44页
作者: 沈安江 熊绍云 胡安平 张建勇 许强 付小东 潘立银 王鑫 刘思琪 李茜 段军茂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和储层的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可视化模拟实验与孔隙演化机理
收藏 引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5年 第2期52卷 334-346页
作者: 胡安平 佘敏 沈安江 乔占峰 李文正 杜秋定 袁长剑 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3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3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杭州310023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610500 新疆超深油气重点实验室 新疆库尔勒841000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新疆库尔勒841000
针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孔隙形成演化过程与保持机理不清的难题,研制了超深层高温高压储层可视化模拟实验装置,针对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样品,开展深层—超深层逼近真实地质条件下的碳酸盐岩溶蚀-沉淀模拟实验。该装置包括4个核心模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盆地南部向斜区二叠系溶孔隙型石灰储层成因与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收藏 引用
天然气工业 2024年 第2期44卷 52-67页
作者: 肖笛 黄天海 张本健 刘冉 高兆龙 李明隆 杨文杰 谭秀成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研究分室·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方向逐渐从构造高部位往向斜区拓展。但是,传统认识认为向斜区性一般较致密,寻找向斜区优质储层成为其油气获得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向斜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石灰为例,基于钻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藏东巧—北拉地区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及对南羌塘盆地演化的制约
收藏 引用
海相油气地质 2024年 第1期29卷 1-16页
作者: 张建勇 许强 曹雨 熊绍云 刘思琪 谈轩宇 谭秀成 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分室 中国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
应用地层对比、砂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4年 第5期51卷 1040-1052页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魏柳斌 许杰 王前平 熊鹰 武春英 杜健笙 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7100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气厂 西安710016
基于测井、心、薄片、地球化学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羌塘古油藏白云成因机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海相油气地质 2024年 第2期29卷 147-163页
作者: 张健 王剑 张建勇 熊绍云 郑波 沈利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610500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南羌塘隆鄂尼—昂达尔错—达卓玛古油藏白云是羌塘盆地最有利的碳酸盐岩储层之一,其成因机制对于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突破具有十重要的意义。在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微量和稀土元素等测试析,对古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东—川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石油实验地质 2024年 第3期46卷 460-471页
作者: 曹华 山述娇 田辰 张玺华 彭翰林 刘沛云 陈聪 高兆龙 胡罗嘉 谢静平 李天军 胡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61004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成都610500
近年来,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的勘探思路和布井原则由原来的“占高点、沿长轴”转变为以寻找滩相孔隙型规模储层为目标,并取得了新突破,使其成为了勘探热点层系,这就需要详细的沉积演化研究来支撑。川东—川北地区是茅口组构造—沉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云与白云储层成因:回顾、进展与展望
收藏 引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年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谭秀成 乔占峰 郑剑锋 潘立银 佘敏 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白云与白云储层成因研究的历史和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白云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白云储层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认为:(1)前人建立了以渗透回流和埋藏-压实为代表的不同地质条件的白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南茅一段白云石化过程及对眼球状灰形成的指示——以DB1井为例
收藏 引用
沉积学报 2024年
作者: 田辰 胡广 徐政语 庞谦 刘人萍 刘沛云 刘屹东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目的】灰—泥灰韵律层作为气候、水文以及地质事件的载体,是地质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但四川盆地茅一段眼球状灰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DB1井茅一段眼球状灰中发育准同生—早成期白云石化现象,可以较好限制碳酸盐岩的沉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硅化研究进展——对前寒武纪硅质成因和硅循环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地质论评 2025年 第2期71卷 670-682页
作者: 李绍瑞 赵东方 谭秀成 胡广 罗文军 苏琛 曾建军 邓禹 吴昊 XU Wei 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成都610500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610041
硅质作为一类广泛布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化学—沉积,在古环境、古气候及古生物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硅质矿物沉淀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证据不断丰富,微生物硅化模式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关于微生物在硅质矿物沉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