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96 篇 专利
  • 697 篇 期刊文献
  • 37 篇 会议
  • 24 件 标准
  • 13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46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10 篇 工学
    • 25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26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98 篇 软件工程
    • 60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0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 篇 机械工程
    • 5 篇 光学工程
    • 4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79 篇 管理学
    • 14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工商管理
    • 1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82 篇 经济学
    • 82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58 篇 法学
    • 40 篇 法学
    • 14 篇 政治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公安学
  • 17 篇 文学
    • 13 篇 新闻传播学
  • 14 篇 理学
    • 6 篇 系统科学
    • 5 篇 数学
    • 2 篇 物理学
  • 10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9 篇 军事学
    • 9 篇 军队指挥学
  • 4 篇 艺术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医学

主题

  • 111 篇 网络安全
  • 42 篇 信息安全
  • 31 篇 互联网
  • 27 篇 事业单位
  • 26 篇 计算机网络
  • 22 篇 大数据
  • 16 篇 人工智能
  • 15 篇 安全
  • 13 篇 区块链
  • 13 篇 应用
  • 13 篇 云计算
  • 13 篇 网络信息安全
  • 12 篇 大数据时代
  • 10 篇 工业互联网
  • 10 篇 大数据技术
  • 10 篇 机器学习
  • 9 篇 数据安全
  • 9 篇 计算机
  • 8 篇 安全防护
  • 8 篇 问题

机构

  • 2,779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126 篇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
  • 109 篇 长安通信科技有限...
  • 86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86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70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65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6 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
  • 55 篇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
  • 54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9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48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48 篇 北京赛思信安技术...
  • 47 篇 南京中新赛克科技...
  • 45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42 篇 恒安嘉新科技股份...
  • 37 篇 天津市国瑞数码安...
  • 36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 35 篇 杭州东信北邮信息...
  • 35 篇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

作者

  • 181 篇 云晓春
  • 176 篇 刘春阳
  • 173 篇 张旭
  • 153 篇 陈训逊
  • 130 篇 李佳
  • 126 篇 严寒冰
  • 116 篇 邹昕
  • 116 篇 何跃鹰
  • 107 篇 佟玲玲
  • 107 篇 贺敏
  • 107 篇 包秀国
  • 105 篇 吴震
  • 104 篇 王博
  • 103 篇 李高超
  • 102 篇 韩志辉
  • 96 篇 段东圣
  • 94 篇 黄远
  • 94 篇 杜翠兰
  • 94 篇 王勇
  • 92 篇 张良

语言

  • 3,46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北京 100031"
3467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治理网络有害信息的行政法思考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 2017年 第1期 70-72页
作者: 王小龙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浙江分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的提法在学术界甚为流行,已经作为一个专有学术名词在论文主题中频频使用。“从实证法的角度看,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有害信息虽然实际上也是违法信息,但使用有害信息的概念,更有利于保持网络安全相关立法的动态性,以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复杂环境下多模态指导的点云补全方法
收藏 引用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23年 第3期46卷 103-108页
作者: 靳梦凡 黄智濒 储志强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100876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青海分中心 西宁81000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 北京100820
在现实复杂环境中,往往使用RGB-D相机直接获取点云,会受到外界复杂场景的影响,例如:光线、透明物体、遮挡和阴影等,导致点云出现大规模缺失,甚至无法表示物体真实的三维特征。不完整的点云会对目标识别和路径规划等多个计算机视觉领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网络实体推断方法
收藏 引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年 第6期51卷 870-878页
作者: 马旸 仲思超 蔡冰 王占丰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 南京210003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1189
网络空间中的实体推断是网络空间测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通过综合多源数据实现对网络空间中各类实体的分类与识别。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空间的实体分类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一种低开销的网络实体探测分类方法。首先对于探测发现的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层次时空特征与多头注意力的恶意加密流量识别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21年 第7期47卷 101-108页
作者: 蒋彤彤 尹魏昕 蔡冰 张琨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009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网络安全处 南京21001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技术保障处 南京210019
为实现互联网全面加密环境下的恶意加密流量精确检测,针对传统识别方法较依赖专家经验且对加密流量特征的区分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时空特征与多头注意力(HST-MHSA)模型的端到端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基于流量层次结构,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发展、特点及启示
收藏 引用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9年 第6期5卷 1-9页
作者: 张孟媛 袁钟怡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10009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100029
美国建立的网络安全审查机制,针对网络安全审查不仅有较为完备的立法,还依托专门审查机构构建了全方位、强制性的审查程序,并将网络供应链安全审查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美国的网络安全审查机制具有内容广泛、审查严苛、标准模糊等特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同名专家消歧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 第4期56卷 607-613页
作者: 曾健荣 张仰森 王思远 黄改娟 崔佳 马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 北京100101 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 北京10004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100029
针对专家库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同名歧义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同名专家消歧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源中获取专家的论文信息,抽取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单位和合作者等关键信息,并将其作为属性特征,构建特征表示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脸伪造及检测技术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22年 第4期27卷 1023-1038页
作者: 曹申豪 刘晓辉 毛秀青 邹勤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430072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100029 信息工程大学密码工程学院 郑州450001
人脸伪造技术的恶意使用,不仅损害公民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而且会危害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因此,针对伪造人脸图像和视频的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总结人脸伪造和伪造人脸检测的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支持IDS的高速网络信息获取体系结构
收藏 引用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6年 第2期29卷 118-122页
作者: 张兆心 方滨兴 胡铭曾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0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100029
提出了一种针对高速网络环境的信息获取体系结构.可扩展的网络探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不同网络带宽的适应性问题;高带宽数据流实时捕获技术、高效的多线程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栈,以及基于插件的PLUGINs协议还原平台,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Linux系统的报文捕获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年 第26期39卷 28-30页
作者: 杨武 方滨兴 云晓春 张宏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计算机内容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0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100031
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对报文捕获技术提出了挑战。在对Linux系统下传统报文捕获机制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量化分析了报文捕获过程中的性能瓶颈。针对性能瓶颈提出了优化和改进捕包性能的方案。
来源: 评论
P2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年 第13期38卷 20-23页
作者: 陈姝 方滨兴 周勇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哈尔滨15000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北京100031
P2P是一种新近兴起的网络模型。与传统的C/S模型比较,它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P2P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和技术潜在价值。文章首先分析了P2P的特点和优势,然后详细的介绍了它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