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11 篇 期刊文献
  • 11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2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95 篇 理学
    • 368 篇 生态学
    • 111 篇 大气科学
    • 43 篇 地理学
    • 39 篇 地质学
    • 21 篇 生物学
    • 8 篇 数学
    • 8 篇 化学
  • 537 篇 工学
    • 18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5 篇 农业工程
    • 87 篇 城乡规划学
    • 61 篇 水利工程
    • 4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3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9 篇 建筑学
    • 26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0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69 篇 农学
    • 32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5 篇 林学
    • 17 篇 畜牧学
    • 17 篇 草学
    • 8 篇 作物学
  • 194 篇 管理学
    • 146 篇 公共管理
    • 2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6 篇 工商管理
    • 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9 篇 经济学
    • 41 篇 应用经济学
    • 29 篇 理论经济学
  • 17 篇 历史学
    • 12 篇 考古学
  • 14 篇 医学
  • 9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4 篇 法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文学

主题

  • 84 篇 多环芳烃
  • 38 篇 土壤
  • 33 篇 生态系统服务
  • 28 篇 中国
  • 26 篇 土地利用
  • 25 篇 深圳市
  • 24 篇 气候变化
  • 22 篇 黑河中游
  • 22 篇 可持续发展
  • 21 篇 生态风险
  • 20 篇 北京
  • 18 篇 土地利用变化
  • 18 篇 物种多样性
  • 17 篇 景观格局
  • 16 篇 生态安全格局
  • 16 篇 天津
  • 15 篇 空间分布
  • 15 篇 吸附
  • 15 篇 物种丰富度
  • 14 篇 ndvi

机构

  • 1,136 篇 北京大学
  • 47 篇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
  • 3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教育部地表过程模...
  • 19 篇 中国地理学学会自...
  • 19 篇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18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17 篇 云南大学
  • 16 篇 兰州大学
  • 13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13 篇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 13 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
  • 13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0 篇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
  • 10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9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6 篇 陶澍
  • 118 篇 彭建
  • 102 篇 李双成
  • 102 篇 王学军
  • 94 篇 蒙吉军
  • 83 篇 peng jian
  • 76 篇 方精云
  • 75 篇 许学工
  • 74 篇 吴健生
  • 71 篇 tao shu
  • 63 篇 徐福留
  • 60 篇 刘焱序
  • 50 篇 沈泽昊
  • 47 篇 meng jijun
  • 45 篇 wu jiansheng
  • 42 篇 wang xue-jun
  • 42 篇 张巍
  • 42 篇 刘文新
  • 40 篇 王仰麟
  • 39 篇 li shuangcheng

语言

  • 1,22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1221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北京海淀区夏季交警对多环芳烃的暴露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6年 第2期27卷 224-227页
作者: 张雯婷 窦晗 刘娅囡 张小璐 陶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用个人采样装置测定了北京海淀区交警夏季多环芳烃(PAHs)暴露.以16种PAHs之和计,气态和颗粒物吸附态的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1 520±759)ng/m3和(148±118)ng/m3,显著高于定点对照测定结果[气态(588±228)ng/m3,颗粒物吸附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60卷 758-766页
作者: 秦文宽 李晓杰 王旭东 朱彪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针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特性及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响应机制这一土壤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首先阐述土壤DOC的特性,并总结其采集和测定方法。土壤DOC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碳的溶解、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物与残体转化等过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津表土PAHs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8年 第6期29卷 1719-1723页
作者: 刘瑞民 王学军 张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在参照国外相关标准基础上,应用指示克立格方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PAHs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比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美国风险评价标准,只有组分Bap的含量超标,风险区域仅为8.12%和2.34%;按照荷兰风险评价标准,除了Ant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津地区表土PAHs的多元空间估计及精度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08年 第1期28卷 92-96页
作者: 刘瑞民 王学军 张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在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采样数据基础上,应用协同克立格方法(CK)对PAHs进行多元空间估计,并探讨了普通克立格方法(OK)与CK在空间估计方面的精度问题.结果表明,PAHs各组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绝大多数组分在市区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污染土壤装填土柱中PAHs迁移渗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5年 第2期26卷 190-194页
作者: 陈静 王学军 胡俊栋 陶澍 刘文新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 (PAHs)的淋洗效果 ,土柱分为 2层 ,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 (1cm ) ,下层为清洁土壤 (9cm) .实验结果表明 ,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津地区致癌风险的预期寿命损失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5年 第1期26卷 168-172页
作者: 杨宇 胡建英 陶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预期寿命损失是健康风险评价统一的指标 .本文根据天津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求算了天津地区特定致癌风险条件下预期寿命损失 .结果表明 ,单位致癌风险 (10 -5)的污染物暴露下 ,天津地区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 5 8 4 7mi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6年 第2期27卷 361-365页
作者: 陈静 胡俊栋 王学军 陶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浓度和PAHs的性质、赋存状态影响着土壤中PAHs的解吸.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或接近于CMC时,对PAHs解吸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4年 第2期25卷 115-118页
作者: 杨宇 石璇 徐福留 陶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以天津地区表土 188个样点的实测萘浓度以及萘对 10种代表性土壤生物的半致死浓度为基础资料 ,尝试用 3种方式评价了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 .并进行了方法学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 ,暴露浓度和毒性效应概率密度函数的重叠面积与联合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溶性有机碳对菲吸附系数测定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05年 第3期26卷 162-166页
作者: 潘波 刘文新 林秀梅 袁慧诗 陶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以菲为代表性化合物,利用摇瓶吸附实验研究土壤水分配体系中溶解态有机碳(DOC)对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系数测定过程中土壤溶出的DOC会导致水相中菲的浓度显著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菲在土水两相中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拟氮沉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19年 第6期27卷 607-618页
作者: 邹安龙 马素辉 倪晓凤 蔡琼 李修平 吉成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氮沉降是驱动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氮沉降会改变物种多样性,而且在外源氮添加条件下,禾草类植物和落叶灌木比杂类草和常绿灌木更具竞争优势。不过该结论更多是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中得到,主要是针对同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