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2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5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3 篇 医学
    • 178 篇 临床医学
    • 8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1 篇 中西医结合
    • 1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特种医学
    • 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57 篇 工学
    • 43 篇 公安技术
    • 6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6 篇 理学
    • 21 篇 生物学
    • 4 篇 生态学
    • 1 篇 化学
  • 25 篇 教育学
    • 25 篇 教育学
  • 11 篇 法学
    • 10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6 篇 农学
    • 4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兽医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25 篇 法医病理学
  • 13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13 篇 同型半胱氨酸
  • 13 篇 大鼠
  • 10 篇 法医学
  • 9 篇 病理学
  • 9 篇 教学改革
  • 8 篇 病理生理学
  • 7 篇 结直肠癌
  • 7 篇 乙醇
  • 7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7 篇 婴儿双歧杆菌
  • 6 篇 死亡时间
  • 6 篇 小鼠
  • 5 篇 同一认定
  • 5 篇 法医人类学
  • 5 篇 动物模型
  • 5 篇 半胱氨酸
  • 5 篇 内皮细胞
  • 5 篇 肿瘤

机构

  • 184 篇 四川大学
  • 33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8 篇 新乡医学院
  • 15 篇 包头医学院
  • 14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14 篇 中山大学
  • 13 篇 大连医科大学
  • 11 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 10 篇 川北医学院
  • 10 篇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
  • 9 篇 贵州医科大学
  • 8 篇 延边大学
  • 8 篇 泸州医学院
  • 7 篇 成都医学院
  • 6 篇 教育部广东省共建...
  • 6 篇 河南省人民医院
  • 6 篇 河北医科大学
  • 5 篇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
  • 5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5 篇 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5 篇 王树人
  • 28 篇 黄英
  • 24 篇 廖志钢
  • 23 篇 wang shu-ren
  • 20 篇 黄宁
  • 18 篇 刘敏
  • 16 篇 邓振华
  • 16 篇 丁彦青
  • 13 篇 易成
  • 11 篇 deng zhen-hua
  • 11 篇 liao zhi-gang
  • 11 篇 王玉芳
  • 11 篇 王丽珍
  • 11 篇 徐宝福
  • 10 篇 张林
  • 10 篇 huang ning
  • 9 篇 黄飞骏
  • 9 篇 王晔
  • 9 篇 陈军利
  • 8 篇 姜怡邓

语言

  • 35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基础医学院病理学和法医学教研室"
350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婴儿双歧杆菌对小鼠黑色素瘤模型肿瘤组织的靶向性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 第3期34卷 435-438页
作者: 吴瑜 易成 王树人 张敏 张静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同位素室
目的 探讨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组织是否具有靶向特性。方法 采用荷瘤鼠尾静脉推注 3H-Td R标记婴儿双歧杆菌示踪分析、组织培养和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瘤组织靶向性。结果 瘤组织内放射性强度持续增强 ,正常组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频率刺激下脑干诱发电位的改变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 第1期37卷 73-76页
作者: 吴敬杰 闫红涛 莫芳萍 郑重 李斌 廖志钢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频率刺激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自制弹簧式小型生物打击机打击大鼠颅顶部,制造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TBI)模型。分别于伤后6H、12H、2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的检测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5年 第4期20卷 196-198页
作者: 肖俊辉 陈玉川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080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时间心肌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β-actin mRNA)的降解变化。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1℃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12d的变化,并对电泳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孤立性主动脉窦粥样硬化斑块致冠状动脉开口狭窄猝死1例
收藏 引用
法医学杂志 2023年 第1期39卷 88-90页
作者: 王郁芳 冯向阳 彭一林 官鹏 黄飞骏 严赫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 湖南长沙410000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成都610041
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某女,42岁,感冒流涕1周,某日自感胸闷气紧,遂至医院就诊。入院后行胸部X线片检查示,双肺下野少许小斑片影,两肺纹理增多。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正常参考值4×10^(9)/L~10×10^(9)/L)。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挤压伤大鼠早期心脏损伤的细胞机制
收藏 引用
法医学杂志 2006年 第2期22卷 90-92页
作者: 刘水平 刘小山 竞花兰 李朝晖 陈玉川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080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某些作用,拟阐明挤压伤早期心肌细胞损伤的细胞机制。方法培养1~3d龄SD大鼠心肌细胞,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对心肌细胞搏动频率、表面积、蛋白质含量、3H-亮氨酸掺入、胞内钙浓度和Fo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和UPRT联合5-FC基因疗法对黑色素瘤的体外治疗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 第1期38卷 27-30,63页
作者: 安丽娜 李华 岳扬 王树人 郭志英 彭克军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成都610041 泸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北京武警总医院肝移植研究所
目的采用婴儿双歧杆菌为载体,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将该质粒转化入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重组菌并鉴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甲状腺未分化肉瘤1例
收藏 引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 第1期38卷 123-123,125页
作者: 王丽珍 包头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包头014040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包头014010
患者女性,66岁,3年前检查发现甲状腺双叶结节,期间未行任何治疗,1个月前出现声音嘶哑,喝水呛咳。外院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叶偏强回声团,甲状腺左叶多发结节,TR-RADS 3类,未予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术中探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死后腓肠肌直接电兴奋性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法医学杂志 2006年 第2期22卷 101-103页
作者: 李斌 闫红涛 陈伟杰 吴敬杰 廖诗平 廖志钢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探讨大鼠死亡后不同时间腓肠肌电兴奋性的变化,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指标。方法建立大鼠机械性窒息模型,利用电生理检测仪检测死亡后不同时间大鼠腓肠肌对不同强度的电刺激的反应性,记录肌肉组织动作电位出现时间,统计学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OCS3和Pyk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2年 第10期41卷 657-661页
作者: 张四洋 邱雪杉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和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沈阳110001
目的探讨SOCS3和Pyk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SOCS3和Pyk2在100例NSCLC组织、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6个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A54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尸体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分析评价
收藏 引用
法医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26卷 59-63页
作者: 谢英 邓振华 川北医学院法医学系 四川南充637008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成都610041
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是分析评价机体内乙醇水平的重要证据,由于尸体内检测到乙醇可能受死后生成、乙醇扩散等因素影响,尸体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未必能反映其死亡时机体内乙醇的真实水平。鉴别尸体内乙醇是否为原始浓度是分析评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