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5 篇 期刊文献
  • 4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4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0 篇 医学
    • 190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4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89 篇 临床医学
    • 8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4 篇 中西医结合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特种医学
  • 21 篇 理学
    • 20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14 篇 农学
    • 9 篇 兽医学
    • 3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10 篇 工学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生物工程
  • 7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29 篇 结核分枝杆菌
  • 27 篇 乙型肝炎病毒
  • 21 篇 表皮葡萄球菌
  • 14 篇 疫苗
  • 14 篇 生物膜
  • 14 篇 结核
  • 12 篇 分枝杆菌
  • 12 篇 结核病
  • 11 篇 感染
  • 10 篇 致病机制
  • 10 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9 篇 葡萄球菌
  • 9 篇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
  • 9 篇 微生物学会
  • 8 篇 导读
  • 8 篇 细胞因子
  • 8 篇 杂志
  • 8 篇 摘要
  • 8 篇 美国
  • 8 篇 巨噬细胞

机构

  • 433 篇 复旦大学
  • 21 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
  • 20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16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 12 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
  • 11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 10 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
  • 10 篇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
  • 10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
  • 8 篇 上海复旦大学
  • 7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7 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
  • 6 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
  • 6 篇 大理大学
  • 6 篇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
  • 5 篇 中国药科大学
  • 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 篇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
  • 4 篇 大理学院
  • 4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作者

  • 99 篇 瞿涤
  • 61 篇 高谦
  • 54 篇 闻玉梅
  • 50 篇 qu di
  • 38 篇 袁正宏
  • 35 篇 gao qian
  • 27 篇 梅建
  • 26 篇 赵超
  • 23 篇 陈力
  • 22 篇 姜世勃
  • 22 篇 吴旸
  • 20 篇 zhao chao
  • 20 篇 chen li
  • 19 篇 陆路
  • 17 篇 沈鑫
  • 17 篇 孙桂芹
  • 15 篇 yuan zheng-hong
  • 14 篇 李蒙
  • 13 篇 lu lu
  • 13 篇 谢幼华

语言

  • 44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44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剖析乙肝病毒的包膜——乙肝表面抗原的生物功能及其致病机制
收藏 引用
自然杂志 2010年 第6期32卷 314-318页
作者: 田晓晨 闻玉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
乙肝表面抗原作为病毒的包膜蛋白,在病人体内大量存在,甚至远远超过成熟病毒颗粒的含量。这表明表面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笔者介绍了乙肝表面抗原在乙肝持续性感染致病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型分型法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年 第5期28卷 292-296页
作者: 沈国妙 查佳 徐琳 孙斌 桂晓红 王奕峰 梅建 高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20003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分型法,评估该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2000年至2002年保存的菌株,对其进行MIRU分型,并与间隔区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收藏 引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年 第2期29卷 75-78页
作者: 梅建 薛桢 沈鑫 沈国妙 桂晓红 沈梅 高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科 200336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目的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技术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年 第2期29卷 79-82页
作者: 沈国妙 薛桢 沈鑫 桂晓红 王奕峰 孙斌 沈梅 梅建 高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20003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科
目的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以上海地区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复发肺结核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复发肺结核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基金 2020年 第5期34卷 581-587页
作者: 王宾 钟一维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2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率先在国内被检测出,随即在全球蔓延、爆发,虽然目前国内病毒传播得到了控制,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或平台期。截止到2020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结核病分子流行病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年 第2期29卷 118-120页
作者: 沈鑫 梅建 高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科 200336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分子流行病是传统流行病分子生物相结合的一门科.结核病分子流行病的建立和广泛应用使我们对结核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解决了许多传统流行病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结核病近期传播、暴发流行的调查、实验室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历程及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年 第9期17卷 718-720页
作者: 汪萱怡 姚忻 郭利民 许丽锋 沈心亮 徐道振 赵铠 闻玉梅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上海20003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地坛医院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感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虽然核苷类(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治疗已取得较大成果,但调动患者的免疫应答也是控制和治疗慢性乙肝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抗原抗体复合物型(IC)治疗性乙肝疫苗自1988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血液样本的转录标识物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防痨杂志 2023年 第8期45卷 801-807页
作者: 贝呈 李蒙 高谦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2
开发便捷、快速、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是终止结核病的重要一环。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痰液样本采集困难等问题,而基于血液样本的转录标识物的检测方法有望弥补这些缺陷。本文综述血液转录标识物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其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NA的识别分子及其识别模式
收藏 引用
自然科进展 2008年 第6期18卷 609-614页
作者: 张伟娟 徐洁杰 徐薇 熊思东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免疫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2
固有免疫以TLR9依赖和TLR9非依赖的方式对DNA识别,在保护性免疫和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发现TLR9,DAI(DLM-1/ZBP1),RIG-I,尚未定义的识别B-DNA的分子,损伤DNA结合分子如:DNA-PKcs,Ku70,p53,ATM,ATR和含有SAP或PHD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持续性感染——老调需新弹
收藏 引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年 第9期30卷 773-774页
作者: 闻玉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上海200032
微生物可引起急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构成持续性感染的机制包括:病毒基因整合,病毒基因的表达被修饰或被抑制,病原微生物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及宿主遗传因素等。文章针对持续性感染这一"老问题"提出了一些研究的建议,包括研究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