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511 篇 期刊文献
  • 302 篇 会议
  • 5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9,817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925 篇 文学
    • 6,35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67 篇 新闻传播学
    • 27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935 篇 哲学
    • 934 篇 哲学
  • 827 篇 历史学
    • 756 篇 中国史
    • 191 篇 考古学
    • 43 篇 世界史
  • 793 篇 法学
    • 600 篇 社会学
    • 9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1 篇 民族学
    • 69 篇 政治学
  • 583 篇 艺术学
    • 39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97 篇 美术学
    • 76 篇 艺术学理论
    • 16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68 篇 教育学
    • 431 篇 教育学
    • 2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7 篇 体育学
  • 164 篇 管理学
    • 90 篇 公共管理
    • 3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7 篇 工商管理
    • 20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96 篇 工学
    • 3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 篇 软件工程
    • 16 篇 城乡规划学
    • 1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 篇 建筑学
  • 55 篇 经济学
    • 41 篇 应用经济学
    • 17 篇 理论经济学
  • 23 篇 理学
  • 16 篇 医学
  • 8 篇 农学
  • 8 篇 军事学

主题

  • 181 篇 中国
  • 130 篇 文学
  • 122 篇 诗歌
  • 92 篇 小说
  • 89 篇 复旦大学
  • 80 篇 文学批评
  • 77 篇 汉语
  • 77 篇 文学创作
  • 72 篇 文学研究
  • 69 篇 现代性
  • 68 篇 文学史
  • 64 篇 文学作品
  • 62 篇 知识分子
  • 57 篇 鲁迅
  • 56 篇 现代文学
  • 53 篇 比较文学
  • 51 篇 艺术
  • 51 篇 修辞
  • 50 篇 文化研究
  • 49 篇 美学

机构

  • 9,416 篇 复旦大学
  • 186 篇 上海复旦大学
  • 151 篇 复旦大学中文系
  • 120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72 篇 北京大学
  • 51 篇 香港中文大学
  • 49 篇 上海大学
  • 47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46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7 篇 南京大学
  • 35 篇 苏州大学
  • 3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0 篇 浙江大学
  • 29 篇 同济大学
  • 29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8 篇 中山大学
  • 2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3 篇 兰州大学
  • 2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220 篇 朱立元
  • 207 篇 陈思和
  • 206 篇 郜元宝
  • 190 篇 陆扬
  • 137 篇 陈尚君
  • 127 篇 金理
  • 115 篇 徐志啸
  • 105 篇 申小龙
  • 103 篇 张新颖
  • 85 篇 lu yang
  • 77 篇 栾梅健
  • 76 篇 杨俊蕾
  • 72 篇 王宏图
  • 69 篇 宗廷虎
  • 60 篇 查屏球
  • 58 篇 吴礼权
  • 57 篇 范晓
  • 56 篇 战玉冰
  • 55 篇 张中
  • 55 篇 段怀清

语言

  • 9,817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中文系"
98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文化研究的可能性——复旦大学中文系陆扬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 2012年 第3期27卷 3-6页
作者: 陆扬 赵一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 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
赵一平(以下简称赵):陆老师,您是在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读的是外国文学,您跟桂林这个城市,该是挺有缘分吧。据我所知,您后来著述丰厚的领域,主要是在西方美学、解构主义和文化研究方面,同外国文学好像是渐行渐远了。
来源: 评论
从迷茫走向自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 2008年 第5期23卷 3-5页
作者: 陈思和 李世涛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革"后以来三十年文学历程,并不是一个从辉煌走向更辉煌的过程,但它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三十年来,文学一步步从工具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不断冒犯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瓦解原有的文学观念,寻找文学的真正自由精神。于是,它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断裂还是延续: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变折——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惠风钟文”学术节的演讲
断裂还是延续: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变折——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中...
收藏 引用
作者: 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时间:2012年10月8日近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无论在一般人的头脑中还是学术教研体制内,都被分为所谓"古代"和"现当代"两段。这种分隔,或者如有些学者说得比较严重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美学的新变革与新拓展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25年 第2期 43-58,81页
作者: 周斌 复旦大学中文系
21世纪以来,随着国产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电影理论批评的日趋活跃和不断深入,中国电影美学也有了较明显的新变革与新拓展:它一方面注重从中国电影发展道路和创作历史的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唤醒中国,催眠中国——现代演说学中的发声技术、情感科学与群众政治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25年 第1期 103-115页
作者: 康凌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一、导论:启蒙者的催眠术自晚清传入中国之后,公众演说的宣传与尝试总是与民族危机以及知识分子和政治实践者们启蒙民众、救亡中国的努力纠缠在一起。作为最早的演说推广者,梁启超就将其与学校、报纸并列,称为“传播文明三利器”。
来源: 评论
论古代诗学知识的养成与定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25年 第4期 35-48页
作者: 汪涌豪 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学不仅是审美的对象,也是知识的对象,这决定了古文论研究除应围绕创作本原与功用展开价值的论定外,还须结合其内在的技术规程,做更有针对性的知识研究。在究明传统知识论重后验的证成路向及“传承即生成”的生产特点的基础上,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 2025年 第2期45卷 113-119页
作者: 栾梅健 复旦大学中文系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特”叙事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关于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的一种细读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5年 第3期 98-104页
作者: 战玉冰 复旦大学中文系
白桦的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创作于1952年;1953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三期;195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由白桦亲自担任编剧;2009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仅就白桦的小说原作和电影改编来说,其已然成为20世纪50—70年代反特题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树繁花“闪耀的韵致”和迷津——《繁花》审视世界的方式及其他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25年 第2期 141-151页
作者: 王宏图 复旦大学中文系
金宇澄的《繁花》之所以能风行一时,与它仿效古代话本小说的风格并衍化出别具一格的美学风貌密切相关。《繁花》文本中存在着双重叙述层面:一个是致力于书写极富历史情境感的现实主义画面,另一个则是超越了时空限制、对世俗生活场景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奇正相生”——论《去老万玉家》的史传精神与尚奇趣味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25年 第2期 60-65页
作者: 魏智琳 复旦大学中文系
史传传统为中国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小说不仅是个人叙述,也是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思,可以“补正史之阙”。张炜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范专科学校(鲁东大学前身)中文系之后,被分配到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档案编研处,参与编纂《山东革命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