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8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7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9 篇 文学
    • 295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1 篇 管理学
    • 29 篇 公共管理
    • 2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工商管理
  • 37 篇 法学
    • 16 篇 社会学
    • 14 篇 政治学
    • 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29 篇 工学
    • 1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 篇 软件工程
    • 1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城乡规划学
    • 4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建筑学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7 篇 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艺术学理论
    • 4 篇 美术学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3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9 篇 历史学
    • 8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医学

主题

  • 17 篇 国际传播
  • 13 篇 新闻生产
  • 11 篇 人工智能
  • 10 篇 新媒体
  • 10 篇 城市传播
  • 9 篇 中国
  • 9 篇 媒介融合
  • 8 篇 传统媒体
  • 8 篇 计算传播
  • 8 篇 智能传播
  • 8 篇 互联网
  • 8 篇 媒介
  • 7 篇 新闻专业主义
  • 7 篇 数字新闻业
  • 7 篇 媒体融合
  • 7 篇 平台
  • 6 篇 算法
  • 6 篇 传播学
  • 5 篇 新闻
  • 5 篇 社区传播

机构

  • 367 篇 复旦大学
  • 12 篇 清华大学
  • 12 篇 浙江大学
  • 12 篇 中山大学
  • 10 篇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
  • 7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7 篇 上海大学
  • 7 篇 深圳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5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中国传播学会
  • 4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3 篇 广州大学
  • 3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3 篇 中国外文局中山大...
  • 3 篇 同济大学
  • 3 篇 四川大学

作者

  • 44 篇 张志安
  • 38 篇 孙玮
  • 33 篇 周葆华
  • 26 篇 陆晔
  • 24 篇 黄旦
  • 22 篇 谢静
  • 21 篇 白红义
  • 18 篇 李良荣
  • 15 篇 潘霁
  • 14 篇 周海晏
  • 14 篇 朱春阳
  • 13 篇 孟建
  • 11 篇 李红涛
  • 10 篇 郑雯
  • 9 篇 沈国麟
  • 7 篇 李梦颖
  • 6 篇 张国良
  • 5 篇 廖圣清
  • 5 篇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
  • 4 篇 姚建华

语言

  • 37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暨新闻学院"
370 条 记 录,以下是301-310 订阅
排序:
深度个案研究中的媒介社会学转向
收藏 引用
理论与现代化 2013年 第1期 F0003-F0003页
作者: 刘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传播学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85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全面转型期,目前正进入最为关键的盘整期。在这一历史机遇与时代发展交相激荡的特殊时期,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问题研究开始逐渐向社会技术秩序研究缓慢转型,这一态势无疑将开启学术研究的转向。即对当代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 2012年 第10期 20-21页
作者: 任志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媒介素养教育自倡导、开展以来,因开展的动机和程度多有差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起初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还是后来的"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随着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研究 2011年 第1期18卷 40-50+110页
作者: 廖圣清 景杨 张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研究分析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精确新闻报道课题组《上海市大学生的共和国印象和记忆》调查数据,以上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的国家印象为研究主题,首次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国家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无论是个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新移民的报道现状、特征与构成--上海报纸中的“新上海人”报道内容分析(上)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4期 84-89页
作者: 周葆华 吕舒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近年来,外地来沪“新上海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成为上海市民关注的焦点。不唯上海,由于流动性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新移民、及其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议题。
来源: 评论
城市新移民的媒体形象、表达与标签——上海报纸中的“新上海人”报道内容分析(下)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5期 82-87页
作者: 周葆华 吕舒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011年1月21日,上海一知名记者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帖子:“破案了。杀害普陀区金汤路八旬老夫妇的凶手被抓获。残忍的凶手竟然对80多岁手无寸铁的老人下手!凶手杨某29岁,外地来沪务工,曾到老人家里做装修工。
来源: 评论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纪念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11期 34-38页
作者: 殷晓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本文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一是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关联;二是不同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多种解读;三是有关麦克卢汉在当代传播思想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地位。
来源: 评论
三网融合:打造全新产值链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1期 45-47页
作者: 李良荣 傅盛裕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三网融合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传媒格局。这样的格局下,将形成一个全·新的产值链;在这样的产值链下,对传媒的生产、经营将提出全新的要求。
来源: 评论
网民新闻评论呈现社会主流价值观——以近半年来两起“跨省”事件的论坛跟帖为例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6期 4-7页
作者: 李良荣 傅盛裕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一个疑问:仇官、仇富心态主导网络舆论?一般论及网络舆论,主流观点常强调网民群体的非理性特征。如对人肉搜索、网络审判等现象的研究都指出,网民的非理性将导向“网络暴力”。与此相关的“群体极化”概念被广为援引,凯斯·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化新闻中的专业主义操作原则--以CNN和半岛电视台的利比亚报道为个案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8期 14-18页
作者: 陆晔 胡特 冯剑侠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全球化新闻(global journalism)因其报道国际事务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力而备受关注。由于公众对国际事务的了解主要依赖新闻媒介,而记者的认知局限又往往会对国际新闻报道有所制约,因而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原则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CNN和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史学的想象力:在事与叙之间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 2011年 第2期 15-19页
作者: 黄旦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深圳大学
因了报刊史的兴趣,近几年连带着涉猎一点中国史学,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更甭提什么登堂入室。好在报刊史和中国史,属同一个家族,由此及彼,遂生出些许感触,也算是对自己在史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反思,当然主要是针对报刊史。不一定能说到点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