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不同基因型的HBV引发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风险差异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万方数据获取相关数据,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
详细信息
目的探究不同基因型的HBV引发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风险差异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万方数据获取相关数据,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整合。从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Genbank数据库获取HBV的DNA序列,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HBV危险突变发生频率。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1066篇,经筛检纳入符合要求文献17篇。总调查人数为16288例,其中肝癌患者36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BV C基因型患者罹患肝癌风险较A、B及D基因型高,而感染A、B及D基因型的患者发生肝癌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HBV DNA突变频率分析结果显示,C基因型中危险突变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HBV C基因型与其他主要基因型相比,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这可能归因于C基因型发生危险突变的频率更高。
目的预测既往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发生不同临床结局的保护概率。方法数据来源于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此项综述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Europe PMC等数据库,纳入...
详细信息
目的预测既往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发生不同临床结局的保护概率。方法数据来源于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此项综述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Europe PMC等数据库,纳入自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日期间发表或上传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并提取文献学信息、研究设计、血清学实验信息和抗体结果。根据所提取的抗体滴度数据的散点分布特征,使用基于高斯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对基于对数转换后的中和抗体滴度值进行拟合,得到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数据。本研究选取了该综述结果中第28、51、261天自然感染者的抗体滴度用于预测分析。结果既往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对其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提供一定的保护,保护概率随时间逐渐减弱。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第28天的中和抗体水平能提供针对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保护概率为30.3%(95%CI:20.0%~45.5%),针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概率为51.5%(95%CI:33.4%~75.9%),针对重症感染的保护概率为91.2%(95%CI:77.1%~97.7%)。再次感染奥密克戎BA.1、BA.4和BA.5变异株的保护概率在出现症状后第261天时下降明显,针对三种临床结局的保护概率分别为9.6%~12.9%、18.4%~23.9%和63.1%~70.3%。在同一时间点、针对同一临床结局,BA.1亚型的保护概率最高,BA.4其次,而BA.5最低。结论既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且未接种疫苗的有症状患者体内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免于再次感染目前全球主导流行的奥密克戎BA.5亚型以及感染后出现症状的保护概率有限,在出现症状第28天时的保护概率为30.3%,第261天时降至10%左右。但对再感染后免于重症的保护概率较高,出现症状第28天时的保护概率超过90%,第261天时仍超过60%。
目的:评价CTLA-4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CTLA-4多态性与SLE易感性相关的文献,末次检...
详细信息
目的:评价CTLA-4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CTLA-4多态性与SLE易感性相关的文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2-05-20。使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涉及CTLA-4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1722、-166及-318位点,全人群研究结果显示在CTLA-4基因-1722T/C多态性(显性模型下:OR=2.570,95%CI=1.845-3.581,P<0.01)及-318T/C多态性(隐性模型:OR=0.044,95%CI=0.020-0.094,P<0.01)与SLE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人群分层后亚裔人群中-1722T/C及-318T/C多态性与SLE的此种相关性仍存在,但欧裔及非裔人群的CTLA-4启动区所有研究位点均未发现与SLE有关。结论:CTLA-4基因1722T/C及-318T/C多态性可能与SLE人群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亚裔人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