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49 篇 期刊文献
  • 180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8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40 篇 工学
    • 4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0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31 篇 光学工程
    • 7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2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5 篇 机械工程
    • 5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296 篇 理学
    • 203 篇 物理学
    • 77 篇 化学
    • 10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物学
    • 5 篇 生态学
    • 2 篇 数学
  • 20 篇 医学
    • 13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0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39 篇 光致发光
  • 38 篇 多孔硅
  • 37 篇 分子束外延
  • 36 篇
  • 29 篇 半导体
  • 24 篇 砷化镓
  • 24 篇 薄膜
  • 21 篇 外延生长
  • 19 篇 量子点
  • 17 篇 半导体材料
  • 17 篇 量子阱
  • 16 篇 同步辐射
  • 14 篇
  • 13 篇 磁性
  • 13 篇 结构
  • 12 篇 异质结
  • 12 篇 超晶格
  • 11 篇 电子结构
  • 10 篇 电致发光
  • 10 篇 离子注入

机构

  • 764 篇 复旦大学
  • 23 篇 厦门大学
  • 20 篇 上海大学
  • 18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18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8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6 篇 长沙电力学院
  • 16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 16 篇 北京大学
  • 15 篇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
  • 15 篇 南京大学
  • 13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3 篇 南昌大学
  • 1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12 篇 中山大学
  • 11 篇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
  • 8 篇 西南大学
  • 8 篇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
  • 8 篇 苏州大学

作者

  • 97 篇 蒋最敏
  • 94 篇 王迅
  • 68 篇 侯晓远
  • 45 篇 丁训民
  • 34 篇 樊永良
  • 32 篇 黄大鸣
  • 30 篇 徐飞
  • 28 篇 张翔九
  • 28 篇 吴义政
  • 27 篇 熊祖洪
  • 25 篇 钟振扬
  • 23 篇 金晓峰
  • 23 篇 王杰
  • 22 篇 龚大卫
  • 20 篇 董国胜
  • 20 篇 蔡群
  • 20 篇 廖良生
  • 19 篇 刘晓晗
  • 18 篇 盛篪
  • 17 篇 李富铭

语言

  • 822 篇 中文
  • 8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830 条 记 录,以下是491-500 订阅
排序:
GeSi量子点的微结构和能带排列
GeSi量子点的微结构和能带排列
收藏 引用
第六届全国分子束外延学术会议
作者: 蒋最敏 蒋伟荣 施斌 樊永良 王迅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对Si(001)衬底上自组织生长的单层和多层量子点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结合常规X射线同时测量出量子点的组分和应变.
来源: 评论
用光学方法研究玻璃微珠电流变液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用光学方法研究玻璃微珠电流变液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收藏 引用
第三届全国电磁流变学术会议
作者: 董翔 陈哲怡 张莉菲 徐骏 蒋永刚 周鲁卫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物理系(上海)
运用一套适合研究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双光镊系统,通过对颗粒聚集时间的测量,得出颗粒聚集时间和电场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第一次用电流变液颗粒在动态情况下直接验证电偶极子对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套使用高速CCD摄像机进行扩散波谱(DWS)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掺铒硅基纳米发光薄膜的形成过程与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37卷 482-487页
作者: 肖志松 徐飞 张通和 程国安 顾岚岚 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北京市辐射中心北京100875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采用MEVVA离子源强束流离子注入机,将稀土Er离子注入单晶硅、Si和Er离子双注入单晶硅及热氧化硅,Er在硅基薄膜中的掺杂原子分数可达10%,即数密度约1021cm-3;注入态样品快速退火后有纳米晶Si形成;77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细菌视紫红质膜的光电荷转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01年 第1期21卷 106-110页
作者: 黄玉华 赵有源 欧阳晓平 龚勤敢 杨群 陈凌冰 李富铭 张忠宾 刘坚 丁建东 李庆国 复旦大学物理系.光科学及工程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西北工业大学声学工程研究所 西安710072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上海200433 复旦大学生物与生物物理学系 上海200433
实验测量了细菌视紫红质 (bR)分别经波长为 10 6 4nm、5 32nm和 35 5nm ,脉冲宽度为 10ns的三种不同的脉冲激光照射后产生的不同的光电压信号 ,着重用 5 32nm脉冲光激发样品 ,从变化的测量回路的阻抗所得到的不同光电信号情况 ,研究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tMn/Co多层薄膜结构及磁光克尔效应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01年 第9期21卷 1144-1147页
作者: 周勋 梁冰青 王海 唐云俊 樊金华 龚伦训 王荫君 陈良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0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系 贵阳550001 复旦大学物理系 上海200433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Mn含量的PtMn/Co多层膜 ,通过大、小角X射线衍射谱对该多层膜进行结构分析 ,研究了该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同磁光克尔效应的关系 ;通过测定该多层膜在不同杂质浓度下的克尔谱、椭偏率谱及克尔回线 ,发现克尔角随Mn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X射线驻波方法研究半导体超薄异质外延层
收藏 引用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2001年 第2期 198-204,页
作者: 姜晓明 贾全杰 胡天斗 黄宇营 郑文莉 何伟 冼鼎昌 施斌 蒋最敏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利用双晶单色器和精密二圆衍射仪,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建立了同步辐射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并用这一实验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Si晶体中外延生长的起薄Ge原于层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Ge原予的偏析,在Si晶体样品中形成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Ge薄层异质结构的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法研究
收藏 引用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2001年 第2期 187-193,页
作者: 郑文莉 贾全杰 姜晓明 蒋最敏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39
用X射线反射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Si中Ge薄层异质结构的Ge原子分布特性.根据X射线反射理论及Parratt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验反射曲线的模拟,得到不同厚度的Ge薄层异质结构样品中Ge原子的深度分布为非对称指数形式:在靠近样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直流电场诱导LB膜中分子重新取向研究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 2001年 第6期30卷 699-703页
作者: 韩奎 吴玉喜 张学龙 张国营 陆兴泽 王文澄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江苏徐州221008 复旦大学物理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激光物理研究室 上海200433
用旋转二次谐波产生方法研究了半花菁 /花生酸 Y型交替 LB多层膜中由外加法向直流电场诱导的分子的重新取向 .外加法向直流电场能够有效地改变 L B膜中光学活性半花菁分子的取向 ,迫使其长轴转向电场的方向 .随着极化电场的增大 ,分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CR等离子体辅助反应脉冲激光沉积氮化碳薄膜
ECR等离子体辅助反应脉冲激光沉积氮化碳薄膜
收藏 引用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作者: 施维 凌浩 孙剑 章企 吴嘉达 应质峰 丁训民 李富铭 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辅助反应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氮化碳薄膜。成分分析显示,制备的薄膜主要由C和N两种元素组成,其中N的含量可高于50%,且膜层均匀.同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谱(FTIR)以及喇曼光谱(Raman)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iO_x调制的三元硅化物(Co_(1-x)Ni_x)Si_2外延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01年 第10期22卷 1269-1273页
作者: 韩永召 李炳宗 茹国平 屈新萍 曹永峰 徐蓓蕾 蒋玉龙 王连卫 张荣耀 朱剑豪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 上海200433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系
报道了通过 Co/ Ni/ Si Ox/ Si(10 0 )体系固相反应 ,实现三元硅化物 (Co1 - x Nix) Si2 薄膜外延生长及薄膜特性的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中间氧化硅层对原子扩散起到阻挡作用 .XRD和 RBS图谱显示 ,有中间层的样品所形成的硅化物膜和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