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49 篇 期刊文献
  • 180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8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40 篇 工学
    • 4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0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31 篇 光学工程
    • 7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2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5 篇 机械工程
    • 5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296 篇 理学
    • 203 篇 物理学
    • 77 篇 化学
    • 10 篇 大气科学
    • 8 篇 生物学
    • 5 篇 生态学
    • 2 篇 数学
  • 20 篇 医学
    • 13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0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39 篇 光致发光
  • 38 篇 多孔硅
  • 37 篇 分子束外延
  • 36 篇
  • 29 篇 半导体
  • 24 篇 砷化镓
  • 24 篇 薄膜
  • 21 篇 外延生长
  • 19 篇 量子点
  • 17 篇 半导体材料
  • 17 篇 量子阱
  • 16 篇 同步辐射
  • 14 篇
  • 13 篇 磁性
  • 13 篇 结构
  • 12 篇 异质结
  • 12 篇 超晶格
  • 11 篇 电子结构
  • 10 篇 电致发光
  • 10 篇 离子注入

机构

  • 764 篇 复旦大学
  • 23 篇 厦门大学
  • 20 篇 上海大学
  • 18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18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8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6 篇 长沙电力学院
  • 16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 16 篇 北京大学
  • 15 篇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
  • 15 篇 南京大学
  • 13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3 篇 南昌大学
  • 1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12 篇 中山大学
  • 11 篇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
  • 8 篇 西南大学
  • 8 篇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
  • 8 篇 苏州大学

作者

  • 97 篇 蒋最敏
  • 94 篇 王迅
  • 68 篇 侯晓远
  • 45 篇 丁训民
  • 34 篇 樊永良
  • 32 篇 黄大鸣
  • 30 篇 徐飞
  • 28 篇 张翔九
  • 28 篇 吴义政
  • 27 篇 熊祖洪
  • 25 篇 钟振扬
  • 23 篇 金晓峰
  • 23 篇 王杰
  • 22 篇 龚大卫
  • 20 篇 董国胜
  • 20 篇 蔡群
  • 20 篇 廖良生
  • 19 篇 刘晓晗
  • 18 篇 盛篪
  • 17 篇 李富铭

语言

  • 822 篇 中文
  • 8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830 条 记 录,以下是541-550 订阅
排序:
硅集成电路的极限和对策
硅集成电路的极限和对策
收藏 引用
2000上海科技论坛综合报告会
作者: 王迅 上海物理学会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基微电子工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半导体的集成程度不断增长,集成电路也经历了小规模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本文讨论硅集成电路的极限和相应对策.
来源: 评论
提高掺Er硅发光效率的途径与前景
收藏 引用
材料导报 2000年 第10期14卷 26-28页
作者: 肖志松 徐飞 张通和 程国安 杨锡震 顾岚岚 王迅 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南昌330047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100875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阐述了掺Er硅发光的研究意义和现状,总结了掺Er硅的材料性能、发光机理、提高发光效率的途径、制备方法,以及掺Er硅LEDs器件的行为和未来展望。
来源: 评论
Si(001)衬底自组织生长Ge量子点的组分和应变
收藏 引用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0年 第1期 200-203页
作者: 蒋最敏 姜晓明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中科院高能所,同步辐射实验室,北京100039
利用同步辐射掠入射和常规X射线衍射,对Si(001)衬底上自组织生长Ge量子点组分和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量子点为50%应变驰豫的GeSi合金量子点,其Ge组分为0.55。此外在掠入射X射线衍射Si(220)峰的高角旁观察到另外一个峰,对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e_xMn_(1-x)合金电子结构及其磁性的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 第1期10卷 21-24页
作者: 敬超 吴义政 杨宗献 董国胜 金晓峰 祝向荣 沈鸿烈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线性缀加平面波(LAPW)的理论计算方法,对Pe_xMn_(1-x)(x=1,0.75,0.5,0.25,0)合金体系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cc结构的Fe_(0.75)Mn_(0.25)合金为铁磁性,而fcc结构的Fe_(0.5)Mn_(...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与聚合物发光材料在大气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 2000年 第3期21卷 247-252页
作者: 徐正 廖良生 李振声 李述汤 Inbase karan M Woo E P Wu W W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与先进薄膜研究中心 Central&New Businesses R&D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MidlandMichigen48674USA
分别采用紫外光电子能谱 (UPS)、X光电子能谱 (XPS)、原子力显微镜 (AFM )、以及光致发光光谱(PL)等方法对在大气存放条件下的 8 羟基喹啉铝 (Alq)薄膜和聚 ( 9,9 二辛烷基芴 ) (PFO)薄膜的电子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同步辐射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研究半导体超薄异质外延层
收藏 引用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0年 第1期 184-189页
作者: 姜晓明 施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利用双晶单色器和精密二圆衍射仪,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建立了同步辐射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并用这一实验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Si晶体中外延生长的超薄Ge原子层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Ge原子的偏析,在Si晶体样品中形成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SRL在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同步辐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 第2期10卷 102-111页
作者: 徐彭寿 陆尔东 张发培 徐世红 张新夷 赵特秀 方容川 金晓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2300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合肥230026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综述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其中包括碱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半导体表面氧化和氮化的催化作用;稀土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的吸附及其界面形成;Ⅲ-Ⅴ族半导体表面的钝化及其与金属界面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同步辐射X射线掠入射衍射实验技术及应用
收藏 引用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2000年 第1期 424-429页
作者: 姜晓明 蒋最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复旦大学应有和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漫散射实验站的五圆衍射仪,建立了掠入射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对Si表面生长的Ge/Si量子点及其在Si表层产生的应变进行了成功测量,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表面层的微弱信号。实验结果表明,Ge/Si量子点的形成除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获得多孔硅蓝绿光发射的新方法
收藏 引用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 第2期19卷 132-135页
作者: 李谷波 张甫龙 范洪雷 陈华杰 俞鸣人 侯晓远 四川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物理中心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9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对多孔硅进行“胺液浸泡 +快速热氧化”处理 ,光致发光谱显示 ,经处理样品的发光峰值波长短到 5 0 0nm ,而且在干燥空气中存放 160d后 ,发光强度变化很小。红外吸收谱表明 ,处理后的多孔硅的主要成分是硅和氧 ,胺液没有在发蓝绿光的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粱总DNA导入春小麦稳定后代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变化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 2000年 第6期20卷 979-983页
作者: 王晓娟 李兴林 王亚馥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433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总 DNA导入春麦甘麦 8号、陇春 1 3号和陇春 1 0号 ,经过多代选择获得了 5个稳定的后代。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中 ,甘麦 8号后代 891 44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发生突变 ,较其受体多了 5+1 0亚基 ,而少了 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