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2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7 篇 医学
    • 268 篇 临床医学
    • 2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1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3 篇 工学
    • 1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35 篇 腔内治疗
  • 34 篇 主动脉夹层
  • 23 篇 腹主动脉瘤
  • 23 篇 腔内修复
  • 19 篇 支架
  • 14 篇 治疗
  • 13 篇 并发症
  • 12 篇 主动脉瘤
  • 12 篇 血管外科
  • 11 篇 动脉瘤,夹层
  • 11 篇 颈动脉狭窄
  • 9 篇 动脉瘤
  • 8 篇 血管内操作
  • 8 篇 主动脉疾病
  • 8 篇 诊断
  • 7 篇 人工血管
  • 7 篇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
  • 7 篇 主动脉瘤,腹
  • 7 篇 血管成形术
  • 7 篇 围手术期

机构

  • 258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39 篇 复旦大学
  • 11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6 篇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
  • 5 篇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 5 篇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
  • 4 篇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
  • 4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 4 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
  • 4 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
  • 4 篇 江苏省人民医院
  • 4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 4 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 4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4 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 4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作者

  • 211 篇 符伟国
  • 86 篇 郭大乔
  • 83 篇 王玉琦
  • 72 篇 董智慧
  • 63 篇 王利新
  • 62 篇 史振宇
  • 58 篇 fu weiguo
  • 54 篇 陈斌
  • 53 篇 fu wei-guo
  • 52 篇 蒋俊豪
  • 48 篇 唐骁
  • 43 篇 杨珏
  • 34 篇 chen bin
  • 32 篇 徐欣
  • 26 篇 shi zhen-yu
  • 26 篇 岳嘉宁
  • 26 篇 竺挺
  • 25 篇 wang yu-qi
  • 24 篇 tang xiao
  • 24 篇 guo da-qiao

语言

  • 28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排序:
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对肢体微血管相位衬度成像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2年 第4期29卷 592-594页
作者: 卢伟锋 董智慧 符伟国 张祥满 彭屹峰 陈绍亮 肖体乔 王玉琦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36100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目的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类同轴相位成像技术检测大鼠后肢肌肉的微血管。方法取SD大鼠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硫酸钡对后肢动脉进行灌注,对不同厚度的标本进行普通x线和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另取1只大鼠,在不灌注对比剂的情况下检测肝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PETTICOAT”技术的支架系统在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主动脉重构中的有效性分析——一项多中心“匹配”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4年 第5期39卷 350-356页
作者: 胡诚凯 杨珏 王伟 戴向晨 陆信武 戚悠飞 张宏鹏 张宇翀 邱首继 曹根茂 王恩慈 林朋 莫凡迪 李仕毅 李哲昀 左梓昂 司逸 符伟国 王利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上海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血管外科 厦门361015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长沙410008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 天津3000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上海200011 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海口5703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 北京100853
目的比较采用Fabulous支架系统修复和标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对B型主动脉夹层(TBAD)远端主动脉的重塑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经Fabulous支架治疗的134例TBAD患者以及对应的多中心进行标准TEVAR治疗的159例TBAD患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TEVAR保留弓上分支动脉血供的技术进展
收藏 引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 第4期22卷 277-282页
作者: 王利新 符伟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上海200032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自从1994年Dake等首次应用于胸主动脉瘤以来,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等特点,已成为胸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法。TEVAR的首要条件是在病变两端有一段≥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血管外科医师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处方习惯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 第2期1卷 -页
作者: 岳嘉宁 王玉琦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董智慧 符伟国 200032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目的:了解中国血管外科医生在周围动脉疾病(PAD)腔内治疗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药物处方习惯及其与相关指南的差异。方法对参与2012年第五届中国血管论坛的医生,以问卷的形式,对其临床真实处方习惯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
收藏 引用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 第12期43卷 -页
作者: 林长泼 符伟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上海20003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系统的疑难杂症之一,其发病急,预后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腔内治疗的迅猛发展,不仅使AD的诊疗理念发生了许多变革,也极大地提高了AD的治疗...
来源: 评论
腔内修复完全替代开放手术救治破裂腹主动脉瘤:单中心7年经验总结
收藏 引用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 第2期4卷 119-124页
作者: 岳嘉宁 陈斌 徐欣 史振宇 董智慧 蒋俊豪 杨珏 竺挺 郭大乔 王玉琦 符伟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上海200032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在破裂腹主动脉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其是否可以有效替代传统开放手术进行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手术治疗的真性破裂腹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T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收藏 引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4年 第6期32卷 514-520页
作者: 陆意歌 何玮 林泓言 何芙蓉 张涵博 谭尧 朱鸿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市200032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上海市200120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衍生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斑块信息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编码RNA在腹主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 第5期26卷 767-771页
作者: 方超 丁勇 符伟国 蒋俊豪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发现。ncRNA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翻译等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肿瘤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文献报道,ncRNA(microRNA与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远期效果评价——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中远期效果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7年 第2期11卷 85-88页
作者: 符伟国 董智慧 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高危因素的增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最新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30,000人死于AAA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防止破裂意义重大。AAA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中远期效果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7年 第2期11卷 91-93页
作者: 符伟国 董智慧 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高危因素的增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最新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30,000人死于AAA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1],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防止破裂意义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