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并评估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下颌2~4颗切牙无法保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术前进行系统牙周序列治疗,拍摄锥体束CT(cone-bean CT,CBCT),应用coDiagnostiX软件设计拟植入的种植体三维位置,术前数字化打印手术导板同时预成临时修复体,在导板引导下种植手术,共植入34颗种植体,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达到35 N·cm,且ISQ值>65,将预成的临时修复体口内直接法PICK-UP,共完成61颗即刻修复,戴入当日根尖片确认基台完全就位,愈合期内完成定期复查及口腔卫生指导,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2个月评价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修复体与邻牙牙龈协调性、种植体唇侧骨壁变化及患者美学满意度。结果:观察期12个月内,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为100%,34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未见显著变化,55颗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相邻天然牙协调性良好,6颗修复体轻度差异。56颗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5颗轻度差异,患者美学视学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分。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下颌前牙区采用数字化即刻修复,种植美学及功能效果稳定。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不同印模材料与取模方式对印模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无牙颌患者7例,分别取红膏藻酸盐印模、个别托盘印模与闭口式印模并灌制模型。光学扫描仓获得三组石膏模型数据转换为STL.导入Geomagic Control 2...
详细信息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不同印模材料与取模方式对印模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无牙颌患者7例,分别取红膏藻酸盐印模、个别托盘印模与闭口式印模并灌制模型。光学扫描仓获得三组石膏模型数据转换为STL.导入Geomagic Control 2014配准后统计分析,评价模型配准是否与临床相符。结果:配准正确值主要分布上颌硬区、主承托区与副承托区,上颌翼缘封闭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下颌舌侧翼缘区存在差异(P<0.05)。结论:开口与闭口式印模三维形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上颌颊侧翼缘区与下颌舌侧翼缘区,红膏藻酸盐印模边缘更易伸展,是否有咬合压力并未对主承托区、副承托区三维形态带来显著影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