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1 篇 期刊文献
  • 32 篇 会议
  • 3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28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3 篇 农学
    • 129 篇 水产
    • 31 篇 兽医学
    • 2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3 篇 畜牧学
    • 21 篇 作物学
    • 2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林学
  • 89 篇 理学
    • 64 篇 生物学
    • 25 篇 生态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地质学
  • 51 篇 工学
    • 1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医学
    • 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主题

  • 21 篇 刺参
  • 21 篇 仿刺参
  • 18 篇 栉孔扇贝
  • 14 篇 生长
  • 13 篇 牙鲆
  • 12 篇 虾夷扇贝
  • 10 篇 中间球海胆
  • 9 篇 虾夷马粪海胆
  • 9 篇 饥饿
  • 9 篇 遗传多样性
  • 8 篇 凝集素
  • 7 篇 组织学
  • 7 篇 硬壳蛤
  • 7 篇 蓄积
  • 7 篇 杂种优势
  • 7 篇 皱纹盘鲍
  • 7 篇 胚胎发育
  • 7 篇 脂肪酸
  • 7 篇 排放
  • 6 篇 重金属

机构

  • 246 篇 大连水产学院
  • 35 篇 农业部海洋水产增...
  • 17 篇 大连海洋大学
  • 13 篇 洛阳师范学院
  • 13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9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7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6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5 篇 大连汇新海洋科技...
  • 4 篇 集美大学
  • 4 篇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
  • 3 篇 辽宁大连
  • 3 篇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
  • 3 篇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2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2 篇 大连太平洋海珍品...
  • 2 篇 大连汇新钛设备开...
  • 2 篇 山东青岛

作者

  • 85 篇 常亚青
  • 36 篇 丁君
  • 34 篇 chang ya-qing
  • 33 篇 赵元凤
  • 33 篇 刘长发
  • 30 篇 吕景才
  • 27 篇 李霞
  • 20 篇 li xia
  • 20 篇 宋坚
  • 20 篇 吴垠
  • 19 篇 姜志强
  • 18 篇 王凡
  • 16 篇 王斌
  • 16 篇 李丹彤
  • 13 篇 王吉桥
  • 13 篇 liu chang-fa
  • 13 篇 ding jun
  • 13 篇 zhao yuan-feng
  • 13 篇 吴益春
  • 12 篇 相建海

语言

  • 28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8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饥饿和再喂食对泥鳅生化组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06年 第1期25卷 101-104页
作者: 吴立新 蔡勋 陈炜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116023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18±0.5℃下,饥饿20 d和恢复喂食8 d的生化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初期,泥鳅鱼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地下降,饥饿15 d后,脂肪的降低量减少并趋于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则进一步显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水中总有机碳(TOC)对牙鲆铜、铅、镉吸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04年 第3期20卷 234-238页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邢殿楼 刘靖 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116023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连116023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
收藏 引用
水产学报 2003年 第5期27卷 425-430页
作者: 李雅娟 李霞 丁君 毛连菊 王子臣 常亚青 宋坚 魏杰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 116023
以皱纹盘鲍的血细胞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外浸泡法,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对细胞分裂频度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用血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仿刺参幼参急性口围肿胀症的细菌性病原
收藏 引用
水产学报 2006年 第3期30卷 377-382页
作者: 马悦欣 徐高蓉 张恩鹏 王品虹 常亚青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116023
2003年春以来,山东、辽宁等地区养殖的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其症状是口围肿胀,体表溃烂,排脏,管足附着力下降,脱落沉至池底,死亡率较高。从病参口围、体表及体壁分离出优势菌10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菌株KW21、KW22、KW23、NB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光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年 第6期45卷 571-574页
作者: 柴雨 吴垠 赵慧慧 于丹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116023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光质光影响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红光、白光>白光+蓝光+红光>白光+蓝光>蓝光。蓝光下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50.01%。白光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态净水剂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07年 第2期14卷 281-289页
作者: 翟秀梅 毛连菊 王斌 郭郁 桂远明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为了证实微生态净水剂(含菌量10×109/g)可以提高虾体免疫力和对污染物(如农药)的抵抗力,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mei)养殖过程中,设置了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实验组和未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对2组凡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海洋微藻的中试研究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04年 第5期20卷 237-240页
作者: 吴垠 孙建明 杨志平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116023 大连汇新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连116033
采用自行设计的60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两种海洋微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进行了中试实验,重点研究了设备中安装内置光源和补充CO2对于微藻生长和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内光源对微藻作用不同,叉鞭金藻在蓝光和红光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刺参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收藏 引用
水产学报 2005年 第5期29卷 72-76页
作者: 李丹彤 宋亮 钟莉 常亚青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116023
为探寻刺参药用价值,探索其抑制肿瘤细胞殖,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生物功能。将刺参(Apotichopusjaponicus)经磷酸盐缓冲溶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得到刺参凝集素(AJL)。用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温和盐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产学报 2004年 第2期28卷 161-166页
作者: 王吉桥 罗鸣 张德治 庞超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生态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生态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 116023
内生态实验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幼虾在不同盐度(5,15或25)和水温(20~23℃,25℃,30℃或33℃)下摄食水丝蚓的能量收支方程。在盐度5~25时,随盐度降低,对虾的能量转换效率升高,同化率降低。在盐度为5时,K1最高(29.02%),同化率最低(7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鳍东方鲀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收藏 引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08年 第2期15卷 352-358页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胡亮 李艳 刘双凤 姜志强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116023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