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已有文献对企业、传统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协同创新网络进行了研究,但对新型科研组织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关注不足。基于演化视角,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弥补当前关于新型科研组织繁荣发展实践的理论响应不够的问题。[研究方法]使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应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通过考察合作发表论文数据,对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协同创新网络整体特征及其各阶段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新型研发机构对网络的全局性掌控能力逐渐变弱,但其在局部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网络结构整体“小世界”特征明显;网络的演化特征与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动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随着网络的演化,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动逐渐向创新链下游延伸;协同创新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多为国外顶尖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新型研发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在加强与网络中位居核心位置的创新主体之间合作的同时,促进协同创新网络不断迭代升级,使得自身保持创新活力。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未来产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沿,采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文献时序、核心机构、重要作者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未来产业的研...
详细信息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未来产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沿,采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文献时序、核心机构、重要作者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未来产业的研究均明显增多,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均开展了未来产业的研究;同时,形成了以黄鲁成、张杰、Kim和Kumar等重要作者为中心的研究群落,通过密切的合作展开研究;研究热点有人工智能、新能源、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和元宇宙等领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