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4种不同代谢异常标准,描述银川市城区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代谢表型检出情况,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控和代谢异常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况研究的设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城区1362名10~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儿童青少年代谢异常诊断标准联合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分度将研究对象诊断为6种表型,其中包括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with obesity,MHO)和代谢异常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with obesity,MUO)等。采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对检出率进行标准化。结果应用4种诊断标准得MHO标化检出率为2.3%~7.7%,MUO标化检出率为1.9%~7.2%。采用中华医学儿科学标准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标准得出10~14岁MHO检出率均高于15~18岁(χ^(2)值分别为4.82和7.55,P均<0.05);采用中华医学儿科学分会标准、妇幼健康会标准和Damanhoury标准均得出10~14岁MUO检出率高于15~18岁(χ^(2)值分别为5.50、14.73和14.73,P均<0.05)。中华医学儿科学分会标准与IDF标准诊断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及MHO一致性较好,但其余代谢异常组分和MUO一致性中度一致;妇幼健康会标准与Damanhoury标准诊断各代谢异常组分,MHO及MUO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应用不同标准下银川市城区学龄儿童青少年MHO和MUO检出率总体上呈中低等水平,且MHO和MUO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肥胖代谢表型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男性糖尿病患病与午间睡眠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共纳入1923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依据糖化...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男性糖尿病患病与午间睡眠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共纳入1923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依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共分为三组:无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5.7%)、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6.5%)、糖尿病前期组(糖化血红蛋白≥5.7%且≤6.4%)。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病与午间睡眠的关联。结果矫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无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5.7%)相比,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6.5%)、糖尿病前期组(糖化血红蛋白≥5.7%且≤6.4%)与午间睡眠状况均无明显关联(P>0.05)。按年龄分层分析发现,在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人群中,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6.5%)和糖尿病前期组(糖化血红蛋白≥5.7%且≤6.4%)的午睡风险较高(OR=1.66,95%CI:1.09~2.52,P=0.02;OR=1.36,95%CI:1.04~1.77,P=0.02)。在40~60岁中年男性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糖尿病状态可能与午睡具有关联性,更多关注午睡可能有助于糖尿病病理状态的修复和改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