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6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6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0 篇 医学
    • 142 篇 中医学
    • 91 篇 中西医结合
    • 32 篇 临床医学
    • 1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6 篇 教育学
    • 26 篇 教育学
  • 4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法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政治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兽医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主题

  • 33 篇 中医
  • 30 篇 中国医药学
  • 19 篇 中医基础理论
  • 19 篇 辨证论治
  • 18 篇 治则
  • 15 篇 辨症施治
  • 14 篇 病理
  • 13 篇 脏腑
  • 11 篇 中医理论
  • 10 篇 中医学
  • 10 篇 大鼠
  • 10 篇 《黄帝内经》
  • 10 篇 教学改革
  • 7 篇 《内经》
  • 6 篇 内经
  • 6 篇 抑郁症
  • 6 篇 外感热病
  • 5 篇 临床应用
  • 5 篇 疾病
  • 5 篇 十二经脉

机构

  • 40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29 篇 北京中医学院
  • 29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19 篇 云南中医学院
  • 19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3 篇 湖北中医学院
  • 12 篇 甘肃中医学院
  • 1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2 篇 河北中医学院
  • 11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 10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10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8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8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7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7 篇 上海中医学院
  • 6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6 篇 安徽中医学院
  • 6 篇 河北医科大学
  • 5 篇 山西中医学院

作者

  • 13 篇 陈贵海
  • 12 篇 张登本
  • 11 篇 汪剑
  • 11 篇 武丽
  • 11 篇 章增加
  • 10 篇 柳亚平
  • 10 篇 叶庆莲
  • 9 篇 张丽萍
  • 9 篇 包海燕
  • 9 篇 唐元瑜
  • 7 篇 乔文彪
  • 7 篇 史红
  • 7 篇 孙理军
  • 7 篇 马淑然
  • 6 篇 李翠娟
  • 6 篇 马华根
  • 5 篇 臧知明
  • 5 篇 田永衍
  • 5 篇 潘永梅
  • 5 篇 和中浚

语言

  • 26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241-250 订阅
排序: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 第七讲 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8年 第2期 27-28页
卫、气、营、血辨证,是对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种方法。温热病的形成,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感受风、热、暑、燥等阳热之邪;二是病人素体偏于阳热,如果感受寒湿等阴邪后,化热化燥,也可转化而成。所以,温热病也是感受六淫之邪后,发生的各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 第七讲 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12期 31-33页
“热病”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疾病,包括了各种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的急性发热病。发病的原因,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以及疫疠之气等外邪所引起的,所以又称“外感热病”。由于外邪的性质有寒、热的不同,因而又分为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 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6期 44-46页
六、肝与胆 (一)肝的生理、病理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血和气两方面。 1.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人体各部分的血流量,常随着不同的生理需要而相应地增减。当人在休息或睡眠时,人体血液的需要量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10期 36-38页
八、脏腑相互关系及脏腑同病的辨证论治脏与腑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是既分工又合作,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有机整体,保证了生命的正常活动。在病理状态下,脏腑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临床所见证候,有些是很复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 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七、肾与膀胱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8期 37-39页
(一)肾的生理、病理肾藏元阴和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即肾藏之精,它既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又是滋养润泽各脏腑之精的本源,所以又称“肾阴”或“真阴”。“元”与“真”同义,即元始、本源的意思。肾精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7期 39-41+20页
2.实证: (1)肝气郁结: 又名“肝郁气滞”,常因精神刺激,或情志抑郁,致使肝气不能疏泄,气机阻滞所致。可见于慢性肝胆疾患、神经官能症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主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不思饮食,善太息,或急躁易怒,或见口苦、善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 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11期 33-35页
八、脏腑相互关系及脏腑同病的辨证论治 (三)脏腑同病的辨证论治临床上的脏腑同病比较复杂,并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里仅将常见的几个证候及治法介绍于下。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4期 34-37页
五、脾与胃 (一)脾的生理、病理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主运化、统摄血液和开窍于口。这三方面的功能,都是脾气的作用。 1.主运化: 运化,除指消化、吸收和运送营养物质的功能活动外,还包括了人体水液的运行和代谢。所以脾主运化,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第六讲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3期 41-42页
(三)大肠的生理、病理大肠上端经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为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即小肠分别清、浊后,浊的部分),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分,使糟粕变化成为粪便,然后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77年 第1期 43-46页
第六讲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辨证论治三、心与小肠(一)心的生理、病理1.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是血液,脉即脉管,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隧道。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功能。人体营养物质的供应,代谢废物的排除,必须依赖血液的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