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1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1 篇 医学
    • 133 篇 中西医结合
    • 11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 篇 中医学
    • 3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6 篇 工学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理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6 篇 提取工艺
  • 13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1 篇 正交设计
  • 10 篇 含量测定
  • 9 篇 hplc
  • 8 篇 葛根素
  • 8 篇 生物利用度
  • 7 篇 丹皮酚
  • 7 篇 正交试验
  • 6 篇 新藤黄酸
  • 5 篇 芍药苷
  • 5 篇 药动学
  • 5 篇 桔梗
  • 4 篇 黄芩苷
  • 4 篇 通窍活血汤
  • 4 篇 药代动力学
  • 4 篇 细胞膜生物色谱
  • 4 篇 pc12细胞
  • 3 篇 超临界co2萃取
  • 3 篇 黄芪甲苷

机构

  • 162 篇 安徽中医学院
  • 48 篇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
  • 23 篇 安徽省中药制剂工...
  • 17 篇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
  • 14 篇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 12 篇 现代中药安徽省重...
  • 9 篇 省部共建新安医学...
  • 8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7 篇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 5 篇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
  • 5 篇 安徽省"115"新安医...
  • 4 篇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
  • 4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4 篇 安徽省"115"现代中...
  • 3 篇 中国药科大学
  • 3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3 篇 江苏省方剂研究重...
  • 3 篇 安徽省现代中药重...
  • 3 篇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 3 篇 安徽省现代中药研...

作者

  • 21 篇 鲁传华
  • 20 篇 彭代银
  • 19 篇 胡容峰
  • 19 篇 汪宁
  • 18 篇 桂双英
  • 13 篇 陈师农
  • 13 篇 吴鸿飞
  • 13 篇 刘金旗
  • 12 篇 陈卫东
  • 12 篇 夏伦祝
  • 12 篇 王举涛
  • 11 篇 李庆林
  • 10 篇 xia lun-zhu
  • 10 篇 吴虹
  • 10 篇 孟楣
  • 10 篇 戴敏
  • 9 篇 张毅
  • 9 篇 段金廒
  • 8 篇 朱荃
  • 8 篇 gui shuang-ying

语言

  • 1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概述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年 第2期29卷 294-296页
作者: 王艳 汪宁 林辰雨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1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胶束増溶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学杂志 2013年 第3期48卷 191-196页
作者: 刘子荣 王典 鲁传华 张彩云 谢俊俊 尹华月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8
目的利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mPEG-g-Zein)在水中能够自组装成胶束的原理来增加模型药物硝苯地平(NFP)的溶解度,以聚乙烯醇(PVA)为囊材制备成包裹硝苯地平-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纳米胶束的微球,并考察其体内外释放情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亲水改性玉米朊提高硝苯地平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新药杂志 2012年 第20期21卷 2441-2446页
作者: 刘力 张彩云 鲁传华 林腾 谢俊俊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目的:利用亲水改性玉米朊为主要材料,以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制备硝苯地平缓释片,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方法:测定自制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体内外释放行为,并与市售普通片比较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考察自制硝苯地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葛根素口服油基纳米乳大鼠体内吸收转运通路研究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09年 第7期44卷 798-802页
作者: 王蕾 吴鸿飞 鲁传华 范燕妮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8
考察葛根素油基微乳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和最佳吸收部位,研究微乳的吸收转运通路。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考察小肠吸收行为,通过阻断和未阻断淋巴液及药物浓度的变化确定吸收转运通路。葛根素油基微乳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各肠段的K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药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分散行为
收藏 引用
中药 2011年 第3期34卷 455-458页
作者: 完茂林 刘力 吴鸿飞 鲁传华 范燕妮 黄辉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8
目的:对多种中药水煎液的分散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浊度、超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丹参等22种中药水煎液的分散属性,发现经4000 r/min离心后的药材水煎液中存在大量纳米级颗粒体;以丹参为模型药材,研究了离心、醇沉、絮凝、盐析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O/O型葛根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吸收转运机制及粒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 第20期35卷 2674-2678页
作者: 潘恩媛 吴鸿飞 鲁传华 桂双英 王蕾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8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氟尿嘧啶中空微囊制备工艺和释药行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学杂志 2011年 第10期46卷 761-765页
作者: 吴鸿飞 鲁传华 谢俊俊 李小伟 鲁涛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8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壳状中空微囊的新方法,并考察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囊材聚乙烯醇(PVA)中加入致孔剂聚乙二醇(PEG),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5-flurourac il,5-FU)壳状中空微囊,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新药杂志 2014年 第3期23卷 297-301页
作者: 袁慧玲 易加明 张彩云 鲁传华 陈卫东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难溶性药物因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纳米混悬剂以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改善难溶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粒径葛根素纳米乳动物体内吸收和分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学杂志 2012年 第1期47卷 44-49页
作者: 吴鸿飞 周安 鲁传华 闵智伟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8
目的研究葛根素纳米乳(Pue NE)粒径因素对生物利用度、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5种不同粒径的PueNE,采用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得出大鼠体内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得出药动学参数。小鼠灌胃3种不同粒径的Pue NE,测定各组织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银杏内酯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合成及PAFR和GlyR拮抗活性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有机化学 2013年 第6期33卷 1263-1272页
作者: 惠爱玲 吴泽宇 袁媛 周安 潘见 合肥工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合肥230009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8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树中分离的二萜内酯成分,它的结构是由6个五元环形成的笼状骨架并嵌有一个独特的叔丁基.研究已证实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和甘氨酸受体(GlyR)的强有力拮抗剂,它的结构变化将引起生物活性的改变.因此,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