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0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8 篇 农学
    • 85 篇 作物学
    • 7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8 篇 园艺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林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水产
    • 1 篇 草学
  • 100 篇 工学
    • 50 篇 农业工程
    • 3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4 篇 理学
    • 45 篇 生态学
    • 6 篇 生物学
    • 3 篇 化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地质学
  • 27 篇 管理学
    • 26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6 篇 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主题

  • 33 篇 秸秆还田
  • 26 篇 水稻
  • 18 篇 产量
  • 14 篇 土壤养分
  • 14 篇 土壤
  • 11 篇 土壤肥力
  • 11 篇
  • 11 篇 玉米
  • 10 篇 砂姜黑土
  • 9 篇 品质
  • 8 篇 酶活性
  • 7 篇 小麦
  • 7 篇 影响因素
  • 7 篇 腐秆剂
  • 6 篇 纳米银
  • 6 篇 茶叶
  • 6 篇 吸附
  • 6 篇 秸秆
  • 6 篇 有机肥
  • 6 篇 水稻产量

机构

  • 129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76 篇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
  • 19 篇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
  • 17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13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3 篇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
  • 12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8 篇 农田生态保育与养...
  • 7 篇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
  • 6 篇 铜陵市义安区农业...
  • 5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5 篇 安徽省绿色磷肥智...
  • 5 篇 西南大学
  • 5 篇 金寨县农业技术推...
  • 5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 5 篇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
  • 4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 4 篇 金寨县茶谷和美好...
  • 4 篇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
  • 3 篇 安徽跃马农业生物...

作者

  • 50 篇 郜红建
  • 49 篇 马友华
  • 37 篇 柴如山
  • 36 篇 叶新新
  • 34 篇 ma youhua
  • 34 篇 马超
  • 32 篇 ma chao
  • 27 篇 司友斌
  • 27 篇 chai rushan
  • 27 篇 gao hongjian
  • 24 篇 ye xinxin
  • 24 篇 熊启中
  • 21 篇 王擎运
  • 20 篇 gao hong-jian
  • 18 篇 章力干
  • 17 篇 xiong qizhong
  • 16 篇 孙凯
  • 15 篇 罗来超
  • 14 篇 sun kai
  • 13 篇 si you-bin

语言

  • 24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纳米银对四种不同性质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年 第5期37卷 907-914页
作者: 舒昆慧 张丽 伍玲丽 司友斌 刘沁雪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6
为研究纳米银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毒性,采用内培养方式,探究纳米银(0、10、50、100 mg·kg^(-1))对4种不同性质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呼吸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10 mg·kg^(-1))纳米银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 2021年 第10期37卷 1292-1300页
作者: 李文博 刘少君 叶新新 郜红建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6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可实现稳产增收,粮渔共赢,同时也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稻-鱼、稻-虾、稻-蟹、稻-鳖和稻-鸭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催化氧化降解水体中抗生素磺胺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报 2018年 第3期12卷 779-787页
作者: 王慧晴 李燕 司友斌 吴康 周晨 YOUSAF Amina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采用电催化氧化方式降解水体中抗生素磺胺(sulfonamide,SA),考察SA初始浓度、溶液pH、电流强度、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对SA降解的影响,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水杨酸自由基捕获法研究电催化降解SA的作用机制,并通过LC-MS分析电催化SA的降解产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氨基酸增值尿素对水稻苗期生长及根际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年 第1期27卷 35-44页
作者: 程林 章力干 张国漪 齐永波 郜红建 疏晴 张富源 朱荣 蒋东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6
【目的】研究氨基酸增值尿素(AU)对不同稻作水稻生长、根际养分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水稻早期水氮合理调控及氨基酸增值尿素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两优华6’水稻和氨基酸增值尿素(AU)为试材,开展了水作/旱作盆栽试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云石和硫酸亚铁复配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报 2018年 第2期12卷 654-662页
作者: 陶祥运 李磊明 刘小红 司友斌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以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白云石、硫酸亚铁以及白云石和硫酸亚铁复合物作为改良剂对污泥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对其钝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可以提高污泥pH,硫酸亚铁则降低污泥的pH,白云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异化铁还原诱导次生矿物固定镉
收藏 引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年 第10期40卷 2114-2123页
作者: 童昆 徐成 吴峥 司友斌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230036
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研究菌株Shewanellaoneidensis MR-1还原铁矿物诱导次生矿物对Cd^(2+)的固定,探讨pH、富里酸、生物炭对微生物还原水铁矿及其Cd^(2+)固定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次生矿物进行表征。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V^(5+)和V^(4+)在不同生物炭柱中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 2024年 第5期40卷 700-709页
作者: 盛米雪 闵祺 王丽丽 司友斌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6
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有良好滞留作用,被广泛用作吸附剂来去除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中的重金属。选用粒径为0.80 mm的木炭和竹炭,通过柱淋溶试验探究V^(5+)和V^(4+)在两种生物炭柱中的淋溶特性,并分别研究钒价态、初始钒浓度、溶液pH以及有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钾肥潜力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年 第2期26卷 201-211页
作者: 柴如山 安之冬 马超 王擎运 章力干 郜红建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目的】粮食作物秸秆中钾养分含量及其还田后的当季释放率均较高,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了我国不同份和农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流失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 第6期39卷 1342-1350页
作者: 蒋东 章力干 齐永波 朱荣 程林 疏晴 张富源 郜红建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合肥23003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氨基酸、腐植酸和海藻酸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动态特征和损失的影响,旨在为增效复合肥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依据。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P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减氮20%(CR)、腐植酸复合肥减氮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9年 第2期33卷 167-175页
作者: 陈晨 龚海青 金梦灿 郜红建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6
【目的】植物根系形态对于适应低磷胁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提高磷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的10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根系形态与水稻幼苗磷吸收利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培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