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13 篇 期刊文献
  • 12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3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73 篇 工学
    • 87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67 篇 软件工程
    • 41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2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19 篇 机械工程
    • 216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5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9 篇 光学工程
    • 43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3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6 篇 电气工程
    • 1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3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农业工程
    • 12 篇 生物工程
    • 1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矿业工程
  • 424 篇 管理学
    • 41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0 篇 工商管理
  • 303 篇 理学
    • 128 篇 系统科学
    • 92 篇 数学
    • 67 篇 物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60 篇 艺术学
    • 57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0 篇 经济学
    • 38 篇 应用经济学
  • 17 篇 农学
    • 1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军事学
    • 15 篇 军队指挥学
  • 14 篇 医学
    • 12 篇 临床医学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3 篇 文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66 篇 粗糙集
  • 34 篇 支持向量机
  • 34 篇 属性约简
  • 33 篇 覆盖算法
  • 30 篇 数据挖掘
  • 28 篇 独立分量分析
  • 26 篇 遗传算法
  • 25 篇 神经网络
  • 24 篇 机器学习
  • 23 篇 小波变换
  • 22 篇 聚类
  • 20 篇 计算机视觉
  • 20 篇 图像处理
  • 19 篇 矩量法
  • 18 篇 特征提取
  • 17 篇 关联规则
  • 17 篇 电磁散射
  • 16 篇 多属性决策
  • 15 篇 图像分割
  • 15 篇 匹配

机构

  • 1,796 篇 安徽大学
  • 69 篇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
  • 54 篇 合肥师范学院
  • 45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6 篇 合肥学院
  • 17 篇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
  • 16 篇 南京大学
  • 16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16 篇 安徽省现代成像与...
  • 13 篇 东南大学
  • 11 篇 滁州学院
  • 10 篇 宿州学院
  • 9 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 9 篇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
  • 9 篇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
  • 9 篇 皖西学院
  • 9 篇 合肥工业大学
  • 8 篇 巢湖学院
  • 7 篇 偏振光成像探测技...
  • 7 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作者

  • 134 篇 韦穗
  • 130 篇 梁栋
  • 123 篇 吴先良
  • 105 篇 张燕平
  • 99 篇 李龙澍
  • 85 篇 wei sui
  • 84 篇 罗斌
  • 83 篇 liang dong
  • 80 篇 吴小培
  • 75 篇 毛军军
  • 71 篇 程家兴
  • 70 篇 赵姝
  • 68 篇 王年
  • 68 篇 luo bin
  • 66 篇 wu xian-liang
  • 65 篇 li long-shu
  • 64 篇 郑诚
  • 59 篇 吴涛
  • 58 篇 陶亮
  • 55 篇 wang nian

语言

  • 1,83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大学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34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超稀疏三元循环测量矩阵的设计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10期42卷 37-41页
作者: 张成 章权兵 张芬 韦穗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在伯努利循环矩阵的基础上,对其独立元素中随机地引入零元,形成超稀疏三元循环矩阵,与伯努利-循环矩阵相比,其随机独立变元个数和矩阵非零元数目显著减少,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测量矩阵重建效果略优于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NSCT与形状特征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3期40卷 9-12页
作者: 梁栋 刘书丽 颜普 鲍文霞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提出一种基于非抽样Contourlet变换(NSCT)与形状特征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非抽样Contourlet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变换系数,对变换系数进行增强处理并通过反变换得到增强图像;然后对增强图像进行分割处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基于极几何和单应约束的图像匹配算法
收藏 引用
系统仿真学报 2006年 第1期18卷 44-46页
作者: 梁栋 童强 屈磊 王年 韦穗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提出一种综合应用极几何和单应约束的图像特征点匹配算法,首先使用互相关法对图像特征点集进行初始匹配,然后运用RANSAC方法鲁棒地估计基本矩阵和单应矩阵并相应地剔除错误匹配点,最后利用优化后的基本矩阵和单应矩阵引导匹配以获得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改进的离散化方法在二维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8年 第1期30卷 68-70页
作者: 宋开宏 吴先良 陈明生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电磁散射问题的数值解通常采用积分方程结合矩量法求解,而阻抗矩阵元素的计算是影响矩量法计算精度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电大尺寸目标,要保持计算精度,传统矩量法需成倍细化网格剖分,这将耗费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并且计算效率大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高阶抛物线方程求解目标雷达散射截面
收藏 引用
电子学报 2010年 第9期38卷 2118-2121页
作者: 王新 黄志祥 吴先良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为改进标准抛物线方程算法的缺陷,本文基于Padé逼近引入高阶抛物线方程,结合复坐标系的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来求解多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结果表明高阶抛物线方程不但可以有效地处理轴向方向40度以内的电磁散射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AWE技术和等效偶极子法快速计算目标宽带RCS
收藏 引用
计算物理 2012年 第3期29卷 406-410页
作者: 杨帅帅 孙玉发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将渐近波形估计(AWE)技术结合等效偶极子(EDM)法应用于任意三维导体目标宽带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快速计算.首先利用等效偶极子法实现阻抗矩阵的快速填充及其多阶导数矩阵的快速计算,并利用内外迭代近场预处理技术加速矩阵方程的求解,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二代小波插值在目标RCS计算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年 第5期29卷 673-676页
作者: 王健 吴先良 王丽华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针对二维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矩量法的新算法。该算法采用二代小波插值理论,通过近相关和远相关分离的办法,实现了阻抗矩阵元素的快速填充,从而实现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快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矩量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DWT-GMRES方法快速计算二维电大介质目标RCS
收藏 引用
电波科学学报 2006年 第2期21卷 220-223,237页
作者: 陈明生 孙玉发 沙威 吴先良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运用内外等效原理对更具普遍性的有耗与无耗电大介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应用Daubechies离散小波变换,结合广义最小余量法对平面波照射的二维电大介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将其结果与传统矩量法和解析解进行了比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相位割的相位检索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5期42卷 36-40页
作者: 张芬 章权兵 张成 沈川 韦穗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相位提升将具有非线性约束的相位检索问题转化为半正定规划问题,是一种研究相位检索的新方法.通过精确地分离振幅和相位变量,结合相位提升方法,相位检索问题成为一个类似于最大割半正定规划问题——相位割.随着问题尺寸的增大,相位割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相对模糊和边缘强化的散焦深度恢复研究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38卷 136-140页
作者: 章权兵 张爱明 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9
通过改进Favaro等人提出的迭代求解热扩散方程的方法,研究了由散焦图像恢复物体深度的问题.首先将两幅散焦图像按照不同的相对模糊程度划分为两个区域,证明了这两个区域的边界和图像的边缘有很高的一致性;然后通过强化图像的边缘,使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