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 篇 历史学
    • 25 篇 考古学
    • 11 篇 中国史
  • 18 篇 文学
    • 1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6 篇 安大简
  • 4 篇 专字
  • 3 篇 金文
  • 3 篇 《仲尼曰》
  • 3 篇 安大简《诗经》
  • 2 篇 俊民
  • 2 篇 《诗经》
  • 2 篇 达殷
  • 2 篇 补释
  • 2 篇 文字
  • 2 篇 《四告》
  • 2 篇 孔子思想
  • 1 篇 酒器
  • 1 篇 陶量
  • 1 篇 悬泉汉简
  • 1 篇 书写特点
  • 1 篇 照片
  • 1 篇 安大简(二)
  • 1 篇
  • 1 篇 字词

机构

  • 25 篇 安徽大学
  • 10 篇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
  • 5 篇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

作者

  • 12 篇 周翔
  • 8 篇 zhou xiang
  • 3 篇 李家浩
  • 3 篇 杨烁
  • 2 篇 李靓
  • 2 篇 yang shuo
  • 2 篇 蒋伟男
  • 2 篇 李鹏辉
  • 1 篇 张一方
  • 1 篇 li penghui
  • 1 篇 袁金平
  • 1 篇 han yijie
  • 1 篇 jiang weinan
  • 1 篇 顾王乐
  • 1 篇 徐文龙
  • 1 篇 郑玉茹
  • 1 篇 li qi
  • 1 篇 徐在国
  • 1 篇 zheng yu-ru
  • 1 篇 yuan jinping

语言

  • 3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清代金文题跋看几件虢叔旅钟的流传与著录
收藏 引用
文献 2025年 第1期 98-108页
作者: 李琦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清代的金文书籍收录七件真铭虢叔旅钟,现有五件存世。学界在著录该组虢叔旅钟的递藏信息时偶有遗漏,而清代金文题跋材料则为补充该组器物的流传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相关题跋,阮元藏钟可补充司马亶等三位藏家;张廷济藏钟可补充吴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楚先祖季连年代辨析兼谈楚传说世系的形成
收藏 引用
中国史研究 2024年 第2期 5-19页
作者: 蒋伟男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记载,楚传说世系自颛项经老童、祝融(黎)、季连(穴熊)至熊丽,中间并无“弗能纪其世”的缺环。季连为楚传说先祖,活动年代尚难深究,《楚世家》受《帝系》等文献影响将其定为五帝时代人物。季连、穴熊为一人,是春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王喜殳”铭文补释及相关自名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出土文献 2024年 第1期 23-31,169,170页
作者: 杨烁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第四卷1566号与《殷周金文集成》11522号所著录的两件燕王喜时期同铭兵器内容进行了补释,将《殷周金文集成》11522号原释为“廪”的字改释为“车”,将两器铭文中原缺释的字补释为“翏”。最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安大简《仲尼曰》谈孔子语录类文本的相关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22年 第4期 73-81页
作者: 周翔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是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将其与《论语》《礼记》等传世文献对读,呈现简本文字详于传世材料、简本文字略于传世材料、简本与传世材料内容相近而文字表述不同、简本内容为传世材料未见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据安大简《曹沫之阵》“咠”字异体谈春秋金文“印燮”的读法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5期47卷 78-81页
作者: 袁金平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230039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阵》“咠”字数见,有一例从“口”“印(抑)”声的异体写法,颇具文字学价值。“咠”可写作从“印(抑)”声,为“咠”“印(抑)”相通提供了出土文献中的确切用例,也为解决旧有疑难问题带来了重要启示。春秋器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出土印章补释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23年 第6期 115-119页
作者: 李鹏辉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230039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葬考古发掘报告》公布战国秦汉印章多枚,刊布者对这些印章所做介绍和研究,尚有可商之处。兹在发掘报告基础上,补释“蕫徵”“宜(慎)”“被”“姚瞫”“上士”“芻幸置印”等印文,并加以训释。
来源: 评论
關於古代酒器“鈃”的文字學考察——爲紀念俞偉超先生誕辰九十周年和逝世二十周年而作
出土文献研究
收藏 引用
出土文献研究 2023年 第1期 41-64页
作者: 李家浩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酒器,據古文獻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莊子·徐无鬼》説:“莊子曰:齊人蹢(擿)子於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鍾也以束縛。”這是莊子與惠子辯論時所説的話,即“斡棄周鼎,寶康瓠兮”之意,①謂齊人愛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州、皋胥及其他——讀貴縣羅泊灣漢墓木牘札記(附木牘釋文)
出土文献研究
收藏 引用
出土文献研究 2022年 第1期 185-201,6页
作者: 李家浩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1976年6月,廣西省貴縣羅泊灣一號漢墓出土五件木牘,其中只有編號M1∶161一件保存完整,其他四件都殘損十分嚴重。我在當年就看到M1∶161木牘照片。那時,我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工作,大概在7月的某一天,顧鐵符先生拿著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談安大簡《詩經》中的特殊字形及相關問題
收藏 引用
简帛研究 2021年 第2期 59-66页
作者: 周翔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詩經》中出現了較多寫法比較獨特的字形,主要表現在■、萋、傾、兕、■、■、■、■、上等字或其某些形體。這些字形表明了該材料書寫風格的一些個性,也反映了戰國文字尤其是楚文字字形歧异、多元的文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安大简《诗经》专字的认识与思考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3年 第6期 51-57页
作者: 周翔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安大简《诗经》在专字使用上呈现若干现象和特点,这些专字在后世文献中有一定的传承沿用,但大多废弃不传,因而易与后世造字、用字偶合。其与传世的《毛诗》及其他出土《诗经》类材料中的字词构成异文或可以互证,对于还原《诗经》原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