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8 篇 期刊文献
  • 2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3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6 篇 理学
    • 110 篇 生态学
    • 105 篇 生物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62 篇 农学
    • 7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2 篇 园艺学
    • 20 篇 作物学
    • 16 篇 畜牧学
    • 8 篇 植物保护
    • 8 篇 林学
    • 8 篇 水产
    • 3 篇 兽医学
  • 68 篇 工学
    • 22 篇 水利工程
    • 13 篇 农业工程
    • 12 篇 生物工程
    • 1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林业工程
  • 29 篇 医学
    • 1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8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 篇 管理学
    • 10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工商管理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27 篇 萼花臂尾轮虫
  • 24 篇 温度
  • 16 篇 铜绿微囊藻
  • 16 篇 土壤酶活性
  • 14 篇 生活史特征
  • 11 篇 吊兰
  • 11 篇 膜翅目
  • 10 篇 新纪录
  • 10 篇 中国
  • 10 篇 丛枝菌根真菌
  • 10 篇 化感作用
  • 9 篇 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 9 篇 斜生栅藻
  • 9 篇 食物密度
  • 8 篇 多刺裸腹溞
  • 8 篇 生长
  • 8 篇 凤丹
  • 8 篇 轮虫
  • 7 篇 铜尾矿
  • 7 篇 大乳头水螅

机构

  • 317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8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4 篇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
  • 11 篇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
  • 7 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 7 篇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
  • 6 篇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
  • 5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 4 篇 皖南医学院
  • 4 篇 中国科学院宁波城...
  • 4 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
  • 4 篇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
  • 4 篇 皖江流域退化生态...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3 篇 蚌埠医学院
  • 3 篇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 3 篇 安徽中医药专科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作者

  • 72 篇 席贻龙
  • 36 篇 xi yi-long
  • 33 篇 王友保
  • 33 篇 张庭廷
  • 32 篇 胡好远
  • 24 篇 张小平
  • 23 篇 xi yilong
  • 22 篇 刘爱民
  • 21 篇 潘红春
  • 19 篇 严云志
  • 18 篇 肖家欣
  • 17 篇 项贤领
  • 17 篇 hu hao-yuan
  • 16 篇 zhang ting-ting
  • 15 篇 卢存龙
  • 15 篇 温新利
  • 15 篇 蔡亚非
  • 15 篇 储玲
  • 14 篇 zhang xiao-ping
  • 14 篇 柯丽霞

语言

  • 33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濒危植物新绒苔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位置分析
收藏 引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2卷 55-63页
作者: 朱梦飞 胡迎峰 师雪芹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0
【目的】新绒苔Neotrichocolea bissetii为东亚特有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植物。阐明新绒苔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进化地位,可为新绒苔的物种鉴定、资源保护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野外采集的新绒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活史策略对温度和食物密度变化的响应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19年 第5期31卷 1437-1446页
作者: 汪婵 李猛 夏梦宁 席贻龙 项贤领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芜湖241000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芜湖241000
温度和食物密度一直是浮游动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有关两者对蛭态类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生命表,探究了温度(24、28和32℃)和食物密度(0.5×10^6、1.0×10^6、2.0×10^6和4.0×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08年 第9期28卷 1887-1893页
作者: 张庭廷 何梅 吴安平 聂刘旺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
为了寻找治理水华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其半抑制浓度(EC50)为0.42mmol·L-1;抑藻机制之一可能是对羟基苯甲酸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流鱼类分类群和功能群的纵向梯度格局——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9年 第15期39卷 5730-5745页
作者: 陈兵 孟雪晨 张东 储玲 严云志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确定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是保护和管理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基础。尽管河流鱼类分类群(基于物种组成)的纵向梯度格局已得到大量报道,但其功能群(基于功能特征)的空间格局研究较少。以皖南山区新安江为研究流域,沿其“正源?下游”梯度共设置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麂Mhc-DRB基因多态性及其维持机制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10年 第1期30卷 51-57页
作者: 虞健 梁文明 朱飞虎 徐思 吴海龙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利用牛DRB3特异性引物(LA31和LA32),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克隆测序技术,从12只黄麂个体中共获得20个DRB第二外显子等位基因,其中6个个体具有3~4个等位基因,提示利用该引物从黄麂中至少可以扩增出2个DR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囊藻毒素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18年 第4期30卷 1027-1040页
作者: 项贤领 朱凌云 陈莹莹 宛凤英 康琳 席贻龙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芜湖241000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芜湖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芜湖241000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柠檬酸和EDTA对铜污染土壤环境中吊兰生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3年 第2期33卷 631-639页
作者: 汪楠楠 胡珊 吴丹 王友保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芜湖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芜湖24100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铜污染条件下,柠檬酸和EDTA作为活化剂对铜污染土壤中吊兰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EDTA对吊兰富集量的影响与其对土壤中铜的活化能力呈显著性正相关。柠檬酸对土壤铜有较强的活化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吊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种观赏植物对重金属镉的耐性与积累特性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0年 第9期30卷 2491-2498页
作者: 燕傲蕾 吴亭亭 王友保 张旭情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芜湖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芜湖241000
通过盆栽实验,对镉(Cd)胁迫下3种观赏植物含羞草、白雪姬和树马齿苋的生长、生理和重金属累积与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羞草、白雪姬和树马齿苋的平均耐性指数分别为105.57、81.35和79.88;在***-1Cd浓度下三者叶绿素a、b的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对Cu的吸收和积累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8年 第4期28卷 1565-1572页
作者: 李影 褚磊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通过野外样品分析和内栽培实验,研究了Cu在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体内和根细胞内的积累、分布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铜尾矿区和内盆栽的节节草对铜均以根系积累为主,根系中Cu含量最高分别可达1309,1339.75 ***-1;滞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遗传分化的空间格局
收藏 引用
Zoological Research 2010年 第3期31卷 205-220页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温新利 张晋艳 马芹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0
对采自中国东部8个地理区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Brachionus calyciflorus species complex)内124个轮虫克隆的核DNA ITS区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重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发现,73个单倍型聚合为3个支系,支系间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