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工学
    • 6 篇 矿业工程
    • 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2 篇 钻孔卸压
  • 2 篇 矿井输送带
  • 2 篇 声发射分析
  • 1 篇 指前因子
  • 1 篇 顶板水力压裂
  • 1 篇 知识图谱
  • 1 篇 拓扑结构
  • 1 篇 岩煤界面
  • 1 篇 岩煤强度差异
  • 1 篇 dic分析
  • 1 篇 冲击角度
  • 1 篇 煤粉
  • 1 篇 输送带火灾
  • 1 篇 声发射能量
  • 1 篇 裂缝形态
  • 1 篇 胶黏剂
  • 1 篇 气压响应
  • 1 篇 回风隅角
  • 1 篇 动力学
  • 1 篇 ae分析

机构

  • 12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2 篇 河南理工大学
  • 2 篇 京昆高速铁路西昆...
  • 1 篇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
  • 1 篇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枣庄矿业岱庄煤业...
  • 1 篇 中南大学

作者

  • 6 篇 ma yankun
  • 6 篇 马衍坤
  • 4 篇 lu wei
  • 4 篇 陆伟
  • 3 篇 卓辉
  • 2 篇 li zhennan
  • 2 篇 郑欣
  • 2 篇 李振囡
  • 2 篇 任师华
  • 2 篇 wang xiaoqi
  • 2 篇 王小岐
  • 2 篇 ren shihua
  • 2 篇 zhao dongyue
  • 2 篇 赵冬月
  • 2 篇 李宇旋
  • 2 篇 李笑笑
  • 2 篇 li xiaoxiao
  • 2 篇 zhuo hui
  • 1 篇 赵小龙
  • 1 篇 zhang jihui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多事件下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营期安全韧性评估方法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4期65卷 732-741页
作者: 赵冬月 陈乾 聂士斌 陈长坤 彭伟 任师华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
为综合衡量单个城市生命线系统在多事件情景下的运营期安全韧性水平,该文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下系统安全韧性作用机制,考虑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等主要因素,构建了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营期安全韧性评估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并以2005—2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煤岩破裂规律与声发射响应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振动与冲击 2025年 第2期44卷 1-10,29页
作者: 马衍坤 张正锐 张纪辉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安徽淮南232001 河南理工大学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河南焦作454150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为探寻煤岩体高效致裂新技术,提出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的思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体真三轴试验系统,设计了五种钻孔不耦合系数(1.0、1.5、2.0、2.5、3.0),开展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试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充填工作面异常气体对传感器交叉干扰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35卷 40-48页
作者: 陆伟 罗瑞 张青松 卓辉 李金亮 朱思超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枣庄矿业(集团)岱庄煤业有限公司 山东枣庄277000
为明确充填工作面回风隅角CH_(4)、CO传感器异常报警的具体原因,开展传感器异常报警诱因的系统性分析。首先,通过充填材料程序升温-气相色谱(GC)试验,并结合现场GC分析结果,判断CH_(4)、CO传感器报警是否由CH_(4)、CO气体体积分数超限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煤体强度差异对裂缝跨界面扩展影响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5年 第3期21卷 119-125页
作者: 刘洪杰 马衍坤 王小岐 周健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安徽淮南232001 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 重庆400020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1400
为探究岩煤界面两侧力学性能差异对裂缝跨界面扩展行为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制的单面可视煤岩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对含不同强度煤体的组合体试块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采用AE与DIC分析方法研究裂缝跨界面扩展过程的声发射和应变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含预制钻孔煤体承载破坏应变场与声发射响应真三轴试验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4年 第3期53卷 497-508页
作者: 马衍坤 李笑笑 翟少彬 黄勤豪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利用具有可视窗口的煤岩真三轴试验系统,开展了含不同孔径预制钻孔的煤体真三轴承载破坏试验,借助数字图像相关(DIC)和声发射(AE)分析方法,研究了煤体承载破坏过程的应变场与声发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含预制钻孔煤体呈现出拱形破坏裂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真三轴煤层钻孔承载破坏层理效应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4年 第3期20卷 97-102页
作者: 李笑笑 马衍坤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为探究层理对真三轴环境下煤层钻孔动态破坏特征影响,采用煤岩体单面可视真三轴试验仪器开展含层理煤层钻孔承载破坏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和声发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经历3个阶段,阶段Ⅰ,分析区域边缘剪切应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CiteSpace安全经济学1993—2022年研究进展知识图谱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3年 第9期19卷 52-60页
作者: 宋佳妮 马衍坤 杨文旺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掌握我国安全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1993—2022年国内外安全经济学研究现状,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取1993—2022年共995篇相关文献以及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选取2007—2022年共160篇相关文献,借助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复合灾害链拓扑结构对灾害演化网络风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4年 第12期20卷 5-11页
作者: 任师华 赵冬月 赵小龙 范明豪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灾害环境人员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6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安徽合肥230031
为探究直链、发散链、集中链和循环链等灾害链拓扑结构复合复杂度对灾害演化网络风险的影响规律及断链防范风险的作用机制,首先将灾害演化网络按灾害链复合复杂程度分为α,β,γ和δ的4类网络,然后采用灾害演化风险评估模型,模拟研究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压气体致裂煤岩孔壁应变响应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矿自动化 2024年 第10期50卷 105-111页
作者: 孔子幸 马衍坤 杨发德 王小岐 龚立强 江明锋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河南理工大学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河南焦作454150 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 重庆400020
目前缺乏对空气致裂全过程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价的手段,而应变监测能够实时记录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过程。通过研究高压气体冲击全过程中孔壁的应变响应,可明确致裂过程裂纹与应变响应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优致裂角度。为了探寻高压气体致裂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矿井输送带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焦煤科技 2024年 第3期48卷 10-13页
作者: 李振囡 陆伟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淮南232001
采用热重实验,结合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矿井输送带在N_(2)和空气氛围下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输送带在两种气氛下热解均有两个主要的失重阶段,其中一阶段主要发生的是脱HCl反应,质量损失达到70%左右;二阶段N_(2)氛围下主要反应为脱链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