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5 篇 期刊文献
  • 2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9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5 篇 农学
    • 176 篇 作物学
    • 10 篇 植物保护
    • 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5 篇 理学
    • 44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38 篇 工学
    • 37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72 篇 水稻
  • 48 篇 选育
  • 20 篇 杂交水稻
  • 14 篇 两系杂交水稻
  • 11 篇 产量
  • 10 篇 栽培技术
  • 10 篇 优质
  • 10 篇 制种技术
  • 7 篇 杂交粳稻
  • 6 篇 粳稻
  • 6 篇 光温敏核不育系
  • 6 篇 籼稻
  • 6 篇 杂交中籼稻
  • 6 篇 两系杂交稻
  • 5 篇 两优289
  • 5 篇 高产
  • 5 篇 根系
  • 5 篇 人工加速老化
  • 4 篇 稻米品质
  • 4 篇 温敏核不育系

机构

  • 66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29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22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20 篇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 12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10 篇 华中农业大学
  • 9 篇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
  • 7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7 篇 安徽华安种业有限...
  • 7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5 篇 中国科学院安徽省...
  • 5 篇 湖北谷神科技有限...
  • 4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4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4 篇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 3 篇 安徽科技学院
  • 3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 3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作者

  • 40 篇 罗志祥
  • 38 篇 施伏芝
  • 32 篇 阮新民
  • 30 篇 李泽福
  • 28 篇 张瑛
  • 26 篇 马廷臣
  • 26 篇 王元垒
  • 25 篇 杨联松
  • 25 篇 杜士云
  • 24 篇 白一松
  • 23 篇 夏加发
  • 23 篇 吴敬德
  • 22 篇 吴爽
  • 21 篇 王德正
  • 20 篇 张效忠
  • 20 篇 王守海
  • 20 篇 吴跃进
  • 18 篇 从夕汉
  • 16 篇 杨剑波
  • 16 篇 郑乐娅

语言

  • 19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161-170 订阅
排序:
转Xa21基因大米对大、小鼠的毒性评价试验
转Xa21基因大米对大、小鼠的毒性评价试验
收藏 引用
2005安徽食品安全博士论坛
作者: 易成新 倪大虎 吴家道 杨剑波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对转Xa21基因大米进行了ICR小鼠、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和SD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大、小鼠经口给样LD50>20g/kg体质量,转基因大米无毒副作用;90天喂养试验中,16、32、64g/kg体质量个剂量组的雌、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利用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收藏 引用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5年 第2期32卷 178-182页
作者: 荆彦辉 孙传清 谭禄宾 付永彩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合肥230031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 沈阳110161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5年 第4期33卷 F003-F003页
作者: 张效忠 台德卫 杨庆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008
介绍了近年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来源: 评论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基因的分子鉴定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04年 第3期2卷 326-330页
作者: 刘斌美 童继平 吴敬德 余增亮 张瑛 郑乐娅 佘德红 程灿 宋美 吴跃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1
粳型水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本研究用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经506个10bp的随机引物的扩增,获得4个多态性差异片段,可用作显性半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RAPD的结果也表明半矮秆突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在无豆腥味大豆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大豆科学 2003年 第1期22卷 50-53页
作者: 张瑛 张磊 吴敬德 童继平 郑乐娅 吴跃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合肥230031
利用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对 6 0个大豆种质资源和后代材料进行筛选 ,得到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材料 9个。用筛选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材料进行自交 ,在其自交后代中 ,得到无豆腥味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脂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evelopment of RAPD Markers and SCAR Markers Linked to Bentazon Susceptible Lethality Gene in Rice
收藏 引用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年 第2期45卷 223-228页
作者: 向太和 杨剑波 李莉 倪大虎 杨前进 朱启升 汪秀峰 张毅 黄大年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31001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合肥230031
Rice cultivar Norin 8 and its mutant Norin 8m harbour bentazon resistance trait and bentazon susceptibility trait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60 arbitrary 10-mer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were screened on the genomic DNA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评述与讨论
收藏 引用
种子 2003年 第2期22卷 60-64页
作者: 童继平 吴跃进 郑乐娅 吴敬德 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合肥230031
水稻超高产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 ,水稻超高产育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确定、实现途径、育种目标性状与生态条件的协调选择、广亲和遗传位点的局限性、光敏感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显性矮秆新基因的RAPD分析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 第3期30卷 273-275页
作者: 张治国 童继平 吴敬德 余增亮 郑乐娅 张瑛 朱伟 吴跃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利用RAPD标记对中粳水稻新品种突变体Y98149中鉴定出的显性矮秆新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0对随机引物中,两对引物SA1530和SB930在亲本和近等基因池(均由10个高秆或矮秆植株组成)之间表现出多态性。用这两对引物对高秆和矮秆的F2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CA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辅助选育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3年 第2期17卷 113-117页
作者: 向太和 杨剑波 杨前进 朱启升 李莉 黄大年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31001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安徽合肥230031 中国水稻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06
利用与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ben )紧密连锁的 SCAR标记 ,对田间以农林 8号 m为 ben基因供体转育的后代进行了 PCR检测。利用该标记不仅能鉴别出转育的材料是否含有 ben基因 ,而且能区别它是含 ben基因的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从而有效地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电子杂交定位及基因预测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电子杂交定位及基因预测
收藏 引用
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
作者: 向太和 杨剑波 李莉 王永杰 黄大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根据中国水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中的跨叠克隆Contig10968,成功地将与Ben/ben共分离的RAPD标记OPG18/972和OPG18/943步移延伸至8138bp和8103bp。利用生物信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