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34 篇 期刊文献
  • 1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5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6 篇 法学
    • 17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32 篇 政治学
    • 64 篇 法学
    • 18 篇 社会学
    • 4 篇 民族学
    • 4 篇 公安学
  • 205 篇 管理学
    • 73 篇 公共管理
    • 5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1 篇 工商管理
    • 4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87 篇 经济学
    • 142 篇 应用经济学
    • 58 篇 理论经济学
  • 63 篇 哲学
    • 63 篇 哲学
  • 45 篇 文学
    • 28 篇 新闻传播学
    • 1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9 篇 历史学
    • 39 篇 中国史
    • 7 篇 考古学
    • 3 篇 世界史
  • 14 篇 工学
    • 9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2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 篇 理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生态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28 篇 中国共产党
  • 28 篇 中国
  • 19 篇 安徽
  • 18 篇 徽州
  • 17 篇 和谐社会
  • 17 篇 明清
  • 16 篇 对策
  • 12 篇 发展
  • 11 篇 乡村振兴
  • 11 篇 安徽省
  • 11 篇 党内民主
  • 10 篇 马克思主义
  • 10 篇 科学发展观
  • 9 篇 以人为本
  • 9 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8 篇 问题
  • 8 篇 科技创新
  • 8 篇 党的建设
  • 7 篇 共同富裕
  • 7 篇 创新

机构

  • 107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99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59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55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54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41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31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24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22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17 篇 南京大学
  • 15 篇 安徽省委党校哲学...
  • 13 篇 安徽省委党校法学...
  • 13 篇 安徽大学
  • 13 篇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 12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12 篇 安徽省委党校经济...
  • 11 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10 篇 安徽省委党校科社...
  • 9 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 9 篇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作者

  • 52 篇 王传满
  • 34 篇 姜华有
  • 23 篇 朱兆华
  • 22 篇 黄世福
  • 20 篇 李琼英
  • 20 篇 罗红
  • 17 篇 杜敏
  • 16 篇 张珉
  • 13 篇 赵菁奇
  • 13 篇 严学钧
  • 12 篇 章建敏
  • 12 篇 刘庆宝
  • 12 篇 张复俊
  • 12 篇 戴传利
  • 11 篇 华兴顺
  • 11 篇 李芳
  • 11 篇 陈定洋
  • 10 篇 武光
  • 10 篇 朱文文
  • 9 篇 郝欣富

语言

  • 75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
753 条 记 录,以下是551-560 订阅
排序:
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石及其逻辑演进
收藏 引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年 第2期10卷 76-82页
作者: 刘健 许卡佳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安徽合肥230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科研处 安徽合肥230022
区域创新网络不仅是国内外经济界、地理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理论前沿,而且也为我国解决现实区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区域创新网络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收藏 引用
中国党政干论坛 2006年 第3期 18-19页
作者: 郝欣富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形势和任务对党的执政使命、执政职能、执政能力以及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如何成功地肩负起这个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来源: 评论
和谐社会呼唤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收藏 引用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期23卷 28-30页
作者: 姜华有 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合肥230022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重视人际道德关系对改造自然的作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健全法制,保护环境。
来源: 评论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
收藏 引用
理论建设 2006年 第4期22卷 52-55页
作者: 张珉 安徽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安徽合肥23022
我国理论界对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重在对其进行法理分析,追溯该诉讼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理论基础及该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与法官的作用机理,以使其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面貌。认为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是在民事诉讼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和谐社会呼唤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收藏 引用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 第1期23卷 28-30页
作者: 姜华有 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合肥230022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重视人际道德关系对改造自然的作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健全法制,保护环境。
来源: 评论
双轨模式:文化体制改革现实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理论导刊 2006年 第5期 12-13页
作者: 马红光 史晓燕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 西安710061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710065
我国文化体制与其他体制改革相比是滞后的,这源于文化产品属性所导致的改革特殊性。其深层次原因是改革局限于现有的事业体制,而且改革的自我性主动性差。为了突破文化体制改革的困境,笔者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社会稳定
收藏 引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2期8卷 53-56页
作者: 李琼英 安徽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安徽合肥230000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社会不公平问题加剧,各个阶层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消除各阶层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如果不加控制,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必须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节,通过建立良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收藏 引用
理论建设 2006年 第1期22卷 14-16页
作者: 赵振华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安徽合肥2300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营造的一种新型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建设是辩证统一的过程,是在不断化解、协调和解决矛盾过程中向前发展。
来源: 评论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中的理性与主体性思想
收藏 引用
理论建设 2006年 第2期22卷 15-18页
作者: 朱文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安徽合肥230022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的热点,哈贝马斯通过“生活世界”实现理性与主体的统一,用交往理性和主体间性取代工具理性和个人本能,从而解决了哲学现代性的基础问题,本文通过试析交往理性和主体间性作用、意义,管窥哈贝马斯作为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期20卷 125-128页
作者: 申盛泰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安徽合肥230022
“五个统筹”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但各个统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最终动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