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1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9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0 篇 工学
    • 3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1 篇 农业工程
    • 20 篇 水利工程
    • 13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 篇 矿业工程
    • 6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软件工程
  • 76 篇 理学
    • 31 篇 生态学
    • 28 篇 大气科学
    • 12 篇 地理学
    • 5 篇 地质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66 篇 农学
    • 5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林学
    • 4 篇 植物保护
  • 17 篇 管理学
    • 17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主题

  • 13 篇 安徽省
  • 12 篇 巢湖流域
  • 12 篇 湿地土壤
  • 9 篇 退耕还湖
  • 8 篇 重金属
  • 8 篇 洪涝灾害
  • 7 篇 淮河流域
  • 6 篇 土壤养分
  • 6 篇 风险评价
  • 6 篇 土壤
  • 6 篇 土壤动物
  • 6 篇 巢湖
  • 6 篇 煤矸石
  • 6 篇 分形维数
  • 6 篇 黑碳
  • 5 篇 空间分布
  • 5 篇 低分子量有机酸
  • 5 篇 生态修复
  • 5 篇 采煤塌陷地
  • 5 篇 分布特征

机构

  • 185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99 篇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
  • 8 篇 安徽省自然灾害过...
  • 7 篇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
  • 7 篇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
  • 7 篇 山西农业大学
  • 6 篇 安徽省自然灾害过...
  • 5 篇 自然灾害过程与防...
  • 5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5 篇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4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4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4 篇 淮北师范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
  • 3 篇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
  • 3 篇 安徽省自然灾害过...

作者

  • 44 篇 程先富
  • 30 篇 张平究
  • 20 篇 余健
  • 20 篇 方凤满
  • 16 篇 朱永恒
  • 16 篇 房莉
  • 14 篇 高超
  • 13 篇 徐光来
  • 12 篇 林跃胜
  • 12 篇 汪梦甜
  • 12 篇 胡春生
  • 11 篇 周光
  • 10 篇 沈非
  • 9 篇 杨立辉
  • 8 篇 吴庆双
  • 8 篇 麻金继
  • 8 篇 杨艳芳
  • 8 篇 张运
  • 7 篇 汪青
  • 7 篇 徐占军

语言

  • 19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年 第2期24卷 202-211页
作者: 沈非 袁甲 黄薇薇 查良松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安徽师范大学GIS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3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3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ArcGIS平台,采用空间形态分析、等扇分析、等距分析及分形分析等方法,以城市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为指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了1987~2011年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小型土壤动物组成对复垦铜尾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5年 第12期35卷 3979-3987页
作者: 李克中 朱永恒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芜湖241003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3
通过盆钵生物试验研究了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同类群的组成对复垦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整个培养试验根据需求对不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组合设置四个处理措施,每种措施分为有无凋落物两种水平,即:(1)无土壤动物(Re),无土壤动物+凋落物(R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56年巢湖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研究 2015年 第3期22卷 289-294页
作者: 王诗晨 程先富 杨伟伟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3
通过1957—2012年巢湖流域56a间的9个气象站的降水数据,基于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等方法,对巢湖流域降水特征和降水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6a间巢湖流域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线性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MODIS的2000~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 第12期44卷 75-78,81页
作者: 顾长梅 张运 钱贞兵 徐升 黄晨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省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合肥230000
[目的]研究2000~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分布特征,为巢湖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利用2000~2013年长时间序列MODIS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着重分析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巢湖蓝藻水华总体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铁形态变化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5年 第10期35卷 3234-3241页
作者: 李云飞 杨艳芳 王娅娅 刘文静 张平究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 芜湖241003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芜湖241003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3、5、7、9、11、21 a)湿地为研究对象,以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为参照,分别采用王水消解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全铁和铁的赋存形态特征,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铁组分特征变化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OMI数据2005~2012年中国区域SO_2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英文)
收藏 引用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6年 第4期11卷 300-312页
作者: 高一博 梅世玉 麻金继 吴时超 张洪海 许丹丹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14000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0
利用OMI传感器获取了2005-2012年中国区域内的S02柱浓度变化数据,并基于MODIS传感器获取了中国区域内的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应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了中国区域内的S02柱浓度与时间的空间关联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59-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强度和频率特征
收藏 引用
地理研究 2015年 第8期34卷 1535-1546页
作者: 姚梦婷 高超 陆苗 刘青 胡春生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芜湖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江淮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芜湖241000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芜湖241000
基于淮河中上游主干流两侧13个水文站点1959-2008年逐日径流量的年最大值序列和超门限峰值序列,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21种分布函数和Pearson III分布,分析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强度和频率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径流强度6个站点呈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雾天降质图像的去雾复原新算法
收藏 引用
遥感信息 2015年 第5期30卷 42-47页
作者: 张鑫 麻金继 吴浩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芜湖241003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灾害过程及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3
针对雾天可见光图像对比度低,成像效果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图像去雾新算法。该算法在暗原色先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引导滤波函数,解决了雾天图像场景透射率不精确的问题。算法结果与暗原色先验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复原效果明显,不仅还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
收藏 引用
自然灾害学报 2015年 第5期24卷 160-168页
作者: 陆苗 高超 苏布达 姚梦婷 徐光来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江淮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41000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利用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建立了AM及POT极端降水序列,通过4大类33种概率分布函数对其进行了拟合,以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利用其参数分析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稻草田间焚烧黑碳与生物质炭中的不稳定碳含量及组分特征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15年 第1期29卷 149-153,230页
作者: 汪青 刘敏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为探讨不同类型黑碳和生物质炭中的不稳定碳含量及组分特征,以稻草田间堆烧和散烧残留黑碳和实验室内250,350,450,550,65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提取碳、重铬酸钾氧化碳和微生物矿化碳3种形式的不稳定碳含量,并对水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