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 篇 医学
    • 17 篇 临床医学
    • 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 篇 病毒病
  • 4 篇 伤寒
  • 3 篇 流行性出血热
  • 3 篇 沙门氏杆菌病
  • 3 篇 肺结核
  • 3 篇 血培养
  • 3 篇 伤寒杆菌
  • 2 篇 高热
  • 2 篇 患者
  • 2 篇
  • 2 篇 肝细胞凋亡
  • 2 篇 革兰阴性杆菌
  • 2 篇 革兰氏阴性杆菌
  • 2 篇 病理
  • 2 篇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 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2 篇 急性肾功能衰竭
  • 2 篇 囊尾蚴病
  • 2 篇 结核病
  • 2 篇 病变

机构

  • 36 篇 蚌埠医学院
  • 4 篇 安徽蚌埠医学院
  • 4 篇 蚌埠市传染病医院
  • 3 篇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
  • 2 篇 安徽省感染与免疫...
  • 2 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2 篇 蚌埠市传染病院
  • 2 篇 解放军123医院
  • 1 篇 美国加州大学
  • 1 篇 平邑县疾病预防控...
  • 1 篇 广东普通高校新发...
  • 1 篇 南京铁路医学院
  • 1 篇 蚌埠医学附属医院
  • 1 篇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
  • 1 篇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
  • 1 篇 山东健康医疗大数...
  • 1 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1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

作者

  • 12 篇 林尔昕
  • 6 篇 李柏青
  • 6 篇 王淑民
  • 6 篇 王兆华
  • 6 篇 郑玲霞
  • 4 篇 邬亦贤
  • 4 篇 王翠兰
  • 3 篇 夏佩莹
  • 3 篇 li baiqing
  • 3 篇 周云庆
  • 3 篇 崔琢
  • 3 篇 wang zhaohua
  • 3 篇 张明霞
  • 2 篇 chen ce
  • 2 篇 俞红
  • 2 篇 查成
  • 2 篇 陈策
  • 2 篇 臧国庆
  • 2 篇 王朝夫
  • 2 篇 田维铨

语言

  • 4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耐氯霉素伤寒临床与细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2年 第2期10卷 80-83页
作者: 田维铨 蔡进源 蚌埠医学院附院传染病科 蚌埠医学院附院检验科细菌室 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46例耐氯霉素伤寒的临床与细菌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特点如下:1.大多数患者呈急性起病,且常伴有畏寒或寒战;2.全身中毒症状较重;3.玫瑰疹较常见;4.嗜酸性粒细胞大多消失;5.再燃、复发率高;6.并发症多且严重;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床病例讨论——间歇性腹痛、脓血便伴不规则发热三年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4年 第2期12卷 127-129页
患者,女性,20岁,工人.住院号4528.于1977年8月开始不规则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性状多样,病初数月为稀便,随后出现粘液便、脓血便,每日6~20次,有里急后重.曾先后在本院内科、化疗科,上海某医院及本市其他医院住院.曾拟诊“肠结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剂量东莨菪硷治疗乙脑呼吸衰竭体会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2年 第4期 319-305页
作者: 王家敬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东莨菪硷广泛应用在内科领域内,均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我院传染病房于1980年8月收治两例由儿科转入的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发呼吸衰竭,采用大剂量东莨菪硷静注,呼吸衰竭逐渐好转,终于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病史摘要例1,魏某,女,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肠杆菌败血症误诊的探讨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1年 第3期 194-196页
作者: 林尔昕,王翠兰,郑玲霞,邬亦贤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为提高对大肠杆菌败血症的认识和及时作出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血培养证实为大肠杆菌败血症的病历.分析其中19例在血培养证实前的误诊情况:误诊为伤寒3例,急性胃肠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仅诊断出败血症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霍乱与副霍乱发病机理与临床的某些进展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3年 第4期 305-308页
作者: 林尔昕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Koch(1883)在患者粪便中分离出霍乱弧菌后,人们对霍乱的临床认识有了病原基础.但对霍乱发病机理的了解却整整经历了70年.De等(1953年)在结扎的兔小肠中首次证实霍乱弧菌的无细胞滤液具有肠毒素活性,这种无细胞滤液即可产生典型米泔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床病理讨论——腹痛、呕吐、高热、休克、昏迷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2年 第3期 219-222页
作者: 林尔昕,郑玲霞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6岁,生,安徽定远籍,住院号68438.入院时间82年1月11日14点,死于82年1月12日5点20分.患者于1月10日早饭后感脐周疼痛,呈持续性同时伴呕吐,吐出物开始为胃内容物后为草绿色液体.下午2点左右出现寒战,继而高热达41.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未明热诊断的有关问题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5年 第2期 123-127页
作者: 林尔昕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表现,短期发热(1~2周)并自行退热者常为病毒感染.然而,发热超过38℃,持续3周以上,在此期间经过比较全面的检查和化验仍查不出原因者,称为未明热.未明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约占40%),肿瘤性疾病(20%),胶原—血管性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流行性出血热的有关进展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7年 第1期13卷 57-61页
作者: 邬亦贤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流行性出血热(EHF)近年由于病原的分离传代成功,特异性血清诊断的建立,治疗上的改进,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各地发病情况有增加趋势,仍为我国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现将近年本病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来源: 评论
伤寒的实验诊断问题(附90例分析)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5年 第4期 266-268页
作者: 郑玲霞 应业付 林尔昕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本文对我院1972~1983年经细菌确诊的90例伤寒患者的实验资料作一分析.目前本病实验诊断主要仍靠细菌培养.本组病例血及骨髓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83%及90%,骨髓阳性持续时间较血为长.氯霉素高敏株占72.6%,耐药株仅占4.8%,故仍为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床病例讨论反复高热、关节肿痛、皮疹、白细胞增多
收藏 引用
蚌埠医学院 1986年 第1期 53-55页
作者: 郑玲霞 林尔昕 蚌埠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病史摘要 患者,男,17岁,生,安徽凤阳人。住院号98466。因反复高热、关节肿痛、咽痛、皮疹先后两次住入本院。患者于1981年9月突然开始畏寒高热、关节痛,热型不规则,可高达41℃,2~4小时后自行出汗退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