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4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4 篇 哲学
    • 124 篇 哲学
  • 20 篇 法学
    • 12 篇 政治学
    • 3 篇 社会学
    • 3 篇 民族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11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1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3 篇 考古学
  • 6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工学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7 篇 犹太教
  • 5 篇 形而上学
  • 5 篇 信仰
  • 5 篇 以色列
  • 4 篇 宗教改革运动
  • 4 篇 认识论
  • 4 篇 自由
  • 3 篇 解构
  • 3 篇 海德格尔
  • 3 篇 恩典
  • 3 篇 存在
  • 3 篇 饶宗颐
  • 3 篇 民族性
  • 3 篇 实在论
  • 3 篇 先知
  • 3 篇 上帝
  • 3 篇 儒学
  • 3 篇 佛教
  • 3 篇 人性
  • 3 篇 斯宾诺莎

机构

  • 152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云南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 2 篇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天津外国语大学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 1 篇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
  • 1 篇 山东省哲学学会
  • 1 篇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
  • 1 篇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
  • 1 篇 老子道学文化研究...
  • 1 篇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

作者

  • 26 篇 谢文郁
  • 18 篇 傅有德
  • 13 篇 黄启祥
  • 12 篇 xie wenyu
  • 8 篇 李章印
  • 8 篇 郭武
  • 7 篇 傅永军
  • 7 篇 刘新利
  • 6 篇 王强伟
  • 6 篇 杨小平
  • 6 篇 fu youde
  • 6 篇 李海涛
  • 5 篇 宋全成
  • 5 篇 陈坚
  • 4 篇 guo wu
  • 4 篇 胡孝忠
  • 4 篇 濮荣健
  • 4 篇 李勇
  • 4 篇 song quancheng
  • 4 篇 chen jian

语言

  • 15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以色列对巴以问题政策的思想溯源——基于犹太"迫害—幸存"神话叙事的分析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收藏 引用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25年 第1期34卷 123-142页
作者: 张璇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在以色列的国家建构的过程中,神话叙事发挥了建构共同体、产生国家认同并巩固政治合法性的作用.犹太节期等象征符号构成了一系列维系犹太民族存续的文化意象,其中"迫害—幸存"叙事体现了犹太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持续影响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明对话模式之争: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13年 第1期 15-21,165页
作者: 谢文郁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普世价值文明转型模式和核心价值文明自觉模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对话模式。前者实际上是把西方文明的某些核心价值奉为普世价值,并要求弱势文明以此为标准进行改革和转型,最后融入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之中。这种对话模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解构与神学的三重关系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5期 27-36页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解构在其存在之思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这种解构工作与基督神学之间至少存在着三重密切关系。就形而上学之解构的神学来源而言,弗莱堡早期海德格尔的"宗教课程"对基督神学的批判已经预示了对西方传统形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6期 138-146页
作者: 黄启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康德哲学中道德与宗教呈现为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一方面他强调,道德绝对不需要宗教;另一方面他认为,道德不可避免地导致宗教。如何看待上帝设定及其与道德的关系,是康德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的学者认同康德的前一个观点即道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合乎自然与合乎天道:古典德性论的好生活及其实现方式
收藏 引用
世界哲学 2019年 第5期 98-107,161页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为中西古典伦理政治哲学领域的德性论传统的各自重要代表,早期儒学和早期斯多亚主义在一种广大无外的、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宇宙视域下,分别将人类个体的好生活规定为“合乎天道”与“合乎自然”,并且提出了“天下仁义”或“世界正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寻找实在性: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问题
收藏 引用
学海 2013年 第5期 149-154页
作者: 谢文郁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神话思维到经验思维的转变;从经验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以及信仰思维对理性思维的挑战。在这几种思维方式中,思维者接触到了如下三种实在性:感觉实在性、理性实在性和信仰实在性。追踪希腊思想史的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无心与逍遥:思想史视域下的县迁《亡是非论》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24年 第2期 114-120页
作者: 杨小平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亡是非论》与《庄子·齐物论》及郭象注的理论宗旨密切相关,在借用郭象注论述内容的同时,又活用了龙树《中论》的论证逻辑,提出了自己新的是非主张。昙迁从佛的立场阐明是非“无自性”的本质,提出以无心实现超越是非、彼我、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五四时期的“孝道悖论”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19年 第3期 24-34,165,166页
作者: 黄启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在"五四"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无情地抨击孝道,一方面又深情地躬行孝道,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孝道悖论"。孝道悖论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孝道问题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友爱与政治:从亚里士多德到现象学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21年 第5期 67-75,254页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相较于近现代西方意识主体性形而上学对于友爱的普遍忽略、贬低乃至抵制,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古希腊实践哲学则将其摆置于突出地位:政治的友爱或公民友爱,同正义一起维持着城邦共同体的兴盛与发展。作为20世纪现象学思潮中的代表性哲学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犹太人:选民还是弃民?——犹太教的选民观念与犹太人迫害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6期 124-130页
作者: 黄启祥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圣经》称犹太人为神的选民,但他们在历史上却长期受到排挤和迫害,似乎为神所抛弃。选民的观念与其现实境况迥然不符。那么犹太人因何称为神的选民?这个观念与他们的历史遭遇是否有着某种联系?"选民"是古代犹太人为确立民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