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91 篇 期刊文献
  • 20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9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63 篇 医学
    • 15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2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0 篇 中西医结合
    • 4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0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8 篇 临床医学
    • 16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36 篇 工学
    • 10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0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4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9 篇 生物工程
    • 17 篇 水利工程
    • 12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林业工程
    • 4 篇 机械工程
    • 4 篇 电气工程
    • 4 篇 土木工程
  • 267 篇 理学
    • 158 篇 生物学
    • 74 篇 生态学
    • 32 篇 化学
  • 237 篇 农学
    • 9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73 篇 园艺学
    • 26 篇 作物学
    • 14 篇 畜牧学
    • 11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水产
    • 6 篇 兽医学
    • 6 篇 林学
  • 6 篇 管理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30 篇 内生真菌
  • 22 篇 食用菌
  • 20 篇 细胞毒活性
  • 20 篇 多样性
  • 19 篇 鉴定
  • 18 篇 次级代谢产物
  • 16 篇 化妆品
  • 16 篇 生物膜
  • 16 篇 木塑复合材料
  • 16 篇 微生物
  • 16 篇 粘细菌
  • 16 篇 诺如病毒
  • 16 篇 抗菌性能
  • 15 篇 铜绿假单胞菌
  • 15 篇 化学成分
  • 14 篇 发酵
  • 14 篇 白木香
  • 13 篇 海洋真菌
  • 13 篇 广东虫草
  • 12 篇 抗菌活性

机构

  • 334 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
  • 151 篇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
  • 121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79 篇 省部共建华南应用...
  • 73 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
  • 70 篇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 64 篇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
  • 46 篇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
  • 41 篇 广东迪美生物技术...
  • 4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 篇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
  • 36 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
  • 34 篇 暨南大学
  • 33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30 篇 广东省华南应用微...
  • 26 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 26 篇 广东药科大学
  • 25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24 篇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
  • 24 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

作者

  • 203 篇 吴清平
  • 161 篇 张菊梅
  • 112 篇 章卫民
  • 109 篇 谢小保
  • 101 篇 朱红惠
  • 87 篇 许玫英
  • 86 篇 施庆珊
  • 85 篇 wu qingping
  • 80 篇 李泰辉
  • 57 篇 zhang jumei
  • 56 篇 邓旺秋
  • 55 篇 宋斌
  • 54 篇 谢意珍
  • 50 篇 孙国萍
  • 49 篇 陈玉婵
  • 49 篇 xie xiaobao
  • 48 篇 wu qing-ping
  • 47 篇 郭伟鹏
  • 44 篇 李浩华
  • 43 篇 zhang ju-mei

语言

  • 990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99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稀土对藻类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稀土 2014年 第4期35卷 103-109页
作者: 陈爱美 施庆珊 谢小保 黄小茉 陈仪本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070 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070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070
从藻类的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关于稀土对藻类生物效应的研究结果,目前研究表明,稀土对藻类的生物效应与稀土元素的种类和藻类的品种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对更多的藻种开展研究是有意义的。现有的结论多是在实验室条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洋真菌赤褐炭团菌FS52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收藏 引用
有机化学 2020年 第5期40卷 1367-1371页
作者: 张捷 陈玉婵 刘昭明 郭波红 高晓霞 刘洪新 章卫民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 广州510006
从海洋真菌赤褐炭团菌(Hypoxylon rubiginosum)FS521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酰氧基-8-甲氧基-3,4-二氢萘-1(2H)-酮(1)、4,8-二甲氧基-1-萘酚(2)、1'-羟基-4',8,8'-三甲氧基[2,2']联萘-1,4-二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干燥方式对细菌纤维素物理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现代食品科技 2013年 第9期29卷 2225-2229,2101页
作者: 冯劲 施庆珊 冯静 李文茹 陈爱美 欧阳友生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东广州510070
本文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细菌纤维素的物理性能的影响。采取3种不同干燥的方法分别对细菌纤维素膜进行干燥,分别为:60℃烘箱中干燥(BC-DHT);在-20℃冷冻结实后冷冻干燥(BC-FDF);在液氮中迅速冷冻结实,然后冷冻干燥(BC-FDN)。通过扫描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胞外长距离电子传递网络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20年 第9期60卷 2072-2083页
作者: 杨永刚 李道波 许玫英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的电子传递过程在生命进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电子传递研究的深入开展,微生物纳米导线、导电生物被膜及种间电子传递等多种新型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不断被发现,微生物电子传递的距离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γ-聚谷氨酸分子微观构型变化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 第12期39卷 3941-3949页
作者: 王玲玲 刘亚敏 谢小保 施庆珊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络合影响其形态、流动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修复的效率,在生物处理和生物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研究了一种常见土壤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formis)生产的胞外聚合物γ-聚谷氨酸(γ-PGA)与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蝉棒束孢(蝉花)不同提取物抑制小鼠肥胖的比较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19年 第10期38卷 1689-1701页
作者: 王东东 祝响响 高亮 陈地灵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蝉棒束孢(蝉花)Isariacicadae是药食两用真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物质基础依然不明确。据此,本实验采用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制备肥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蝉棒束孢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氢氧化钠碱水提取物等不同提取物,测定其血清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巴戟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irale A725中两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英文)
收藏 引用
有机化学 2020年 第1期40卷 209-214页
作者: 陈书帅 刘洪新 刘昭明 李赛妮 陈玉婵 李浩华 李冬利 章卫民 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 广东江门529020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5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药用植物巴戟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irale A725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聚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 第2期39卷 95-102页
作者: 林龙镇 邹卫玲 李安章 朱红惠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070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沙门氏菌1,4,,12:i:-耐药性和遗传特征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14年 第11期54卷 1248-1255页
作者: 杨小鹃 吴清平 张菊梅 郭伟鹏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近10年来,一种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相似抗原的非典型沙门氏菌血清型1,4,[5],12:i:-在全球多个国家检出率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被列为引起人类沙门氏菌病的主要血清型之一。沙门氏菌1,4,[5],12:i:-菌株具多重耐药特性,存在分别以质粒和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南常见毒鹅膏菌及其中毒事件分析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0年 第9期39卷 1750-1758页
作者: 邓旺秋 李泰辉 张明 肖正端 贺勇 徐隽彦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 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调查对华南地区的有毒鹅膏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确认了21种常见有毒鹅膏菌,包括急性肝脏损害型的剧毒鹅膏、急性肾脏损害型和神经精神型的毒鹅膏各7种。对2000–2019年20年间发生的有毒鹅膏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