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0 篇 期刊文献
  • 6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6 篇 工学
    • 8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3 篇 水利工程
    • 21 篇 农业工程
    • 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56 篇 理学
    • 59 篇 大气科学
    • 46 篇 生态学
    • 38 篇 化学
    • 17 篇 地质学
    • 4 篇 生物学
    • 3 篇 物理学
    • 2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理学
  • 43 篇 农学
    • 4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3 篇 医学
    • 6 篇 临床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0 篇 管理学
    • 9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9 篇 沉积物
  • 15 篇 多环芳烃
  • 13 篇 光催化降解
  • 12 篇 光催化
  • 12 篇 有机污染物
  • 11 篇 有机氯农药
  • 10 篇 生物降解
  • 9 篇 气溶胶
  • 9 篇 微生物
  • 9 篇 广州
  • 9 篇 多环麝香
  • 9 篇 广州市
  • 8 篇 合成麝香
  • 7 篇 重金属
  • 7 篇 挥发性有机物
  • 7 篇 吸附
  • 7 篇 甲基橙
  • 7 篇 有机磷酸酯
  • 7 篇 柱撑粘土
  • 7 篇 污染特征

机构

  • 9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76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71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50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45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43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28 篇 上海大学
  • 23 篇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
  • 17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13 篇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
  • 13 篇 中国科学院深地科...
  • 11 篇 中山大学
  • 8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 6 篇 暨南大学
  • 5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5 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5 篇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
  • 5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作者

  • 142 篇 盛国英
  • 140 篇 傅家谟
  • 63 篇 安太成
  • 47 篇 李桂英
  • 47 篇 曾祥英
  • 43 篇 王新明
  • 31 篇 于志强
  • 30 篇 毕新慧
  • 23 篇 麦碧娴
  • 19 篇 闵育顺
  • 15 篇 张干
  • 14 篇 肖贤明
  • 13 篇 晏波
  • 13 篇 陈江耀
  • 13 篇 陈繁忠
  • 13 篇 陈嘉鑫
  • 13 篇 张艳利
  • 13 篇 彭平安
  • 10 篇 张国华
  • 10 篇 高艳蓬

语言

  • 30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0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固相支撑液液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尿液中10种双酚类化合物和5种对羟基苯甲酸酯
收藏 引用
色谱 2024年 第9期42卷 827-836页
作者: 薛钰凡 商婷 崔君涛 赵灵娟 李佩 曾祥英 于志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尿液中双酚类化合物(BPs)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PBs)的浓度水平监测为考察其在人体内的暴露提供基础数据,是准确评估其健康风险的前提。本研究使用基于固相支撑液液萃取(SLE)原理的新型萃取柱,建立了新的BPs和PBs快速前处理技术,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AEs和APs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4年 第8期44卷 4674-4682页
作者: 刘银娥 罗孝俊 黄晨晨 王璐 麦碧娴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省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探究了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13种新型增塑剂(APs)在广东清远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体内PAEs总浓度分别为20~974ng/g ww和264~370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石化从业人群OCPs皮肤暴露评估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4年 第9期44卷 5286-5292页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曾艳红 麦碧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52500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省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南山区春季云水中氨基酸的分布特征、来源与大气氧化过程
收藏 引用
地球化学 2024年 第6期53卷 771-781页
作者: 黄金婷 孙伟 胡晓东 阳宇翔 彭宵璁 张国华 毕新慧 王新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氨基酸是有机气溶胶和云水中的重要组分,显著影响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和全球氮循环。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对云水中氨基酸来源和大气氧化过程的认识还十分薄弱。本研究于2021年4~5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气体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4年 第5期43卷 921-945,I0001页
作者: 张艳利 黄晓晴 王仪 王新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含氟温气体(F-GHGs)对臭氧层破坏和温效应有重要影响,是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国际公约致力减控的大气痕量卤代气体。ODS和F-GHGs的大气寿命长、浓度低、变化幅度小,同时来源广泛且新型替代物不断涌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黑臭水体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4年 第7期44卷 3945-3954页
作者: 黄晨晨 曾艳红 管克兰 刘银娥 鲁祺鸿 汪善全 罗孝俊 麦碧娴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省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南高山站点云水中硝基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地球化学 2025年
作者: 岑如霞 林菊英 孙伟 彭宵璁 张国华 毕新慧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
硝基酚类化合物(NPs)是大气棕色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 它们在云中的形成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目前还认识尚浅。自2021年4月8日~5月5日在华南天井山高山站点采集了云水、云间隙颗粒和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珠江口水环境中DDT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富集、传递及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地球化学 2025年
作者: 龙玲 曾艳红 江逸野 张艳婷 潘资健 张旭彤 罗孝俊 麦碧娴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尽管滴滴涕(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 DDT)的使用已受法律限制, 但DDT及其代谢物(DDXs)仍然大量残留于环境中。同时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的DDXs转化进一步导致了DDXs在食物网传递过程中的复杂性。为了明确当前DDXs的环境及生物富集风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餐饮从业人群PBDEs皮肤暴露评估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24年 第12期44卷 426-434页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曾艳红 麦碧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茂名52500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以华南某城市的30名高校食堂餐饮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采集裸露皮肤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双组分模型评估大气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收藏 引用
地球化学 2025年 第2期54卷 167-176页
作者: 何坦 操涛 吴杨 王典 蔡竟 宋建中 曾祥英 于志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大气水溶性有机碳(WSOC)在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大气WSOC的复杂组成简化为A、B两个组分,构建了一个评估大气WSOC含量的模型。模型假设组分A中的分子具有强吸光性,而组分B中的分子弱吸光或不吸光,且两个组分分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