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COP...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COP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再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5篇队列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分7~9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1.074,95%CI:1.048~1.101,P<0.001)、吸烟(HR=1.390,95%CI:1.298~1.490,P<0.001)、低BMI(HR=1.434,95%CI:1.190~1.727,P<0.001)、高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HR=1.597,95%CI:1.550~1.646,P<0.001)、高Charlson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HR=1.191,95%CI:1.096~1.294,P<0.001)、Ⅳ级COPD(HR=2.114,95%CI:1.681~2.658,P<0.001)与COPD患者死亡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HR=1.091,95%CI:0.781~1.522,P=0.610)、低去脂体重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HR=3.025,95%CI:0.268~34.203,P=0.371)与COPD患者死亡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高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NT-proBNP)、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阳性可能是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低BMI、高mMRC、高CCI、Ⅳ级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和低FFMI不是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高NT-proBNP、PA感染与COPD患者的死亡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证据分级水平是进行临床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医药领域完全照搬国际常用证据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故提出中医临床证据分级思路,即在遵循国际证据分级标准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以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
详细信息
证据分级水平是进行临床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医药领域完全照搬国际常用证据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故提出中医临床证据分级思路,即在遵循国际证据分级标准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以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证据评价系统为基础,结合中医古籍证据及现代名医经验证据分级标准,进而整合形成中医干预类临床证据分级系统,其中古籍证据从医案来源、诊疗内容的全面性和传承性三方面进行评价,现代名医经验证据根据名医的资质、经验内容完整性、经验传承性进行评价。针对中医古籍、现代名医经验及现代研究多来源证据的整合,以定性综合为主,多来源证据的分级水平与现代研究GRADE证据评价保持一致,而中医古籍及现代名医经验作为辅助证据呈现,以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医临床证据,进而指导临床实践。
中药疗效评价问题是长期制约中医药发展壮大及国际化的“卡脖子”问题。该文从医学认知的底层逻辑出发,在系统剖析中西医药诊疗理念、药效物质基础、研发范式、疗效认知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整合临床经验、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证据要素,首次提出并建立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和方法体系——中药有效性评价整合证据链法(integrated evidence chain-base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EC-Eff),形成中药有效性“临床经验-实验研究-临床试验”一体化评价与确证模式。初步应用研究显示,该方法可使中药特别是流传千年、有口皆碑、至今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的有效性评价等级得到科学提升,使其有效性证据等级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其临床价值和地位,突破了当今中药有效性评价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唯一“金标准”的局面及局限,为破解中药有效性评价难题提供了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策略和方法,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该方法可用于中医药经典名方有效性评价、中药新药研发、上市后中成药有效性再评价等,亦可供国家医保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中药品种遴选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