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在线公共数据库与细胞实验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PPAR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基因功能及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疾病恶化的影响,探讨PPARA是否参与肝细胞癌铁死亡的过程。采用实验性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分析及细胞实验,2022年1至8月在我院基础医学实验室进行相关细胞实验。利用癌症基因组数据(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数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PPAR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通过人类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研究PPARA在HCC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基于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TRING)数据库构建PPARA与铁死亡关键因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同时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PPARA与关键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的相关性。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HCC细胞株SK-HEP-1、SMMC-7721、MHCC-97H、BEL-7402及正常肝细胞L02中PPARA的表达水平,观察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48 h后PPARA表达量的变化。GEPIA数据库中各组间PPARA表达量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GSE25097与GSE112790数据集中PPARA的表达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使用时序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PPARA表达量间的差异利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方法比较GCLC与PPARA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配对T检验对PPARA在细胞系中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CC组织中PPARA的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织(P<0.05)。PPAR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关(P<0.05)。STRING数据库构建的PPI提示PPARA与铁死亡关键因子NFE2样bZIP转录因子2(NFE2 like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2,NFE2L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GCLC、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5-lipoxygenase,ALOX15)、酰基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等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GEPIA数据库结果显示PPARA与GCLC的表达呈正相关(R=0.6,P<0.05)。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MHCC-97H和SK-HEP-1细胞48 h后,通过WB检测发现PPARA表达量均升高。综上,PPARA在HCC低表达,表达量越低则患者生存期越短。PPARA与GCLC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参与调控HCC铁死亡过程。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以图像为主要内容。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主要功能是对图像进行获取、存储、显示、传输和管理,但应用于教学的功能不完善,近年来有医学院校逐步尝试通过从海量的数据...
详细信息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以图像为主要内容。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主要功能是对图像进行获取、存储、显示、传输和管理,但应用于教学的功能不完善,近年来有医学院校逐步尝试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并构建超声教学图库用于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超声声像图的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讲授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对较少,正好契合了微课的大多特点。本文阐述了微课及超声教学图库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微课的设计将超声诊断学的各系统的重点内容进行串讲、录制,结合超声教学图库进行读图训练,有效增加和丰富超声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缩短学习曲线,提高超声诊断学临床教学的学习效果。
目的探索社会活动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城乡差异。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共纳入466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
详细信息
目的探索社会活动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城乡差异。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共纳入466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及认知功能评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4669人中认知功能障碍者880人,检出率为18.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跟朋友交往、棋牌活动、炒股、上网、参与社会活动数量均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影响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社会活动包括跟朋友交往[β=-0.30,95%CI(-0.59,-0.01),P=0.045]、炒股[β=-0.65,95%CI(-0.99,-0.31),P<0.001];影响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社会活动包括跟朋友交往[β=-0.46,95%CI(-0.72,-0.20),P<0.001]、棋牌活动[β=-0.43,95%CI(-0.72,-0.14),P=0.003]、炒股[β=-1.10,95%CI(-1.65,-0.55),P<0.001]、上网[β=-1.18,95%CI(-2.26,-0.10),P=0.033]。炒股与定向力[β=-0.13,95%CI(-0.25,-0.01),P<0.05]、注意力与计算能力[β=-0.14,95%CI(-0.26,-0.02),P<0.05]、语言能力[β=-0.37,95%CI(-0.53,-0.22),P<0.01]三个认知维度均有统计学关联。结论简单交往型(跟朋友交往)和智力参与型(棋牌活动、炒股、上网)活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应当从政策层面鼓励我国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同一类社会活动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应给予农村老年人更多关注,并针对老年个体不同认知维度的衰退,制定更为精细化、可操作性的干预策略。
该研究旨在阐明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联合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通过调控线粒体稳态和泛凋亡减轻糖尿病肾小管病(diabetic tubulopathy,DT)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在体内研究中,...
详细信息
该研究旨在阐明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联合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通过调控线粒体稳态和泛凋亡减轻糖尿病肾小管病(diabetic tubulopathy,DT)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在体内研究中,首先通过“单肾切除、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和高脂饲料喂养”建立D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DT模型鼠分别经灌胃接受TFA、EM、TFA+EM以及生理盐水(安慰剂)连续8周的干预;在体外研究中,使用高糖(high glucose,HG)或分别联合TFA、EM、TFA+EM处理NRK52E细胞或敲低Z-DNA结合蛋白1(Z-DNA binding protein 1,ZBP1)的NRK52E细胞。在体内、外研究中分别观察了肾小管损伤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物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相关特征,分析了肾小管泛凋亡和ZBP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泛凋亡相关特征,比较了肾脏线粒体裂变标志性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稳态相关特征。此外,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采用HERB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分别预测并筛选TFA和EM的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7.2网络图像化软件对筛选出的TFA、EM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进行相关网络构建;采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整合DT相关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针对3者交集靶点富集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体内研究结果显示,TFA+EM能改善DT模型鼠肾小管损伤、肾脏泛凋亡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以及肾脏线粒体裂变标志性分子蛋白表达水平,而且,TFA+EM在体内的改善作用均优于TFA或EM;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TFA+EM干预DT可能是通过调控“泛凋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外研究结果显示,TFA+EM 在HG环境下能改善ROS产物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ZBP1介导的泛凋亡以及线粒体稳态,包括线粒体裂变标志性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超微结构、膜电位水平,而且,TFA+EM在体外的改善作用均优于TFA或EM。更为重要的是,借助ZBP1敲低的NRK52E细胞,发现在HG环境下,ZBP1的确是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泛凋亡的上游因素,而TFA+EM能靶向ZBP1调控泛凋亡通路标志性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总之,该研究阐明,TFA+EM不同于TFA或EM,它是通过改善线粒体稳态并抑制ZBP1介导的泛凋亡多靶点减轻DT。这些发现为在DT临床治疗领域使用TFA+EM这一“中西医协同”新策略提供了明确的药理学证据。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每次30 min,每周3次;药物治疗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10 mg/d;针药联合组的患者同时接受电针和药物治疗,治疗均持续6周。观察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临床表现,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3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3组患者的HAMD-24应答率、缓解率、SSRS、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学指标模拟的模型较为可靠。结论适合不同干预措施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人群基本特征有所不同。对伴随较严重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选择针药联合治疗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