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54 篇 期刊文献
  • 35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99 篇 医学
    • 1,061 篇 中西医结合
    • 778 篇 中医学
    • 598 篇 临床医学
    • 56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70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5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9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4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00 篇 教育学
    • 257 篇 教育学
    • 27 篇 体育学
    • 18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5 篇 工学
    • 2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3 篇 生物工程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7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5 篇 理学
    • 48 篇 生物学
  • 56 篇 管理学
    • 46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工商管理
  • 32 篇 文学
    • 17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新闻传播学
  • 25 篇 农学
    • 17 篇 作物学
  • 17 篇 法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 篇 社会学
  • 15 篇 历史学
    • 14 篇 中国史
  • 7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3 篇 艺术学

主题

  • 89 篇 大鼠
  • 87 篇 中医药疗法
  • 57 篇 药理学
  • 52 篇 教学改革
  • 50 篇 教学方法
  • 41 篇 伤寒论
  • 41 篇 小鼠
  • 39 篇 中医
  • 38 篇 中药
  • 38 篇 教学
  • 34 篇 治疗
  • 34 篇 《伤寒论》
  • 30 篇 金匮要略
  • 28 篇 细胞凋亡
  • 26 篇 动物模型
  • 24 篇 疾病模型
  • 24 篇 生理学
  • 23 篇 教学模式
  • 23 篇 实验研究
  • 23 篇 疾病模型,动物

机构

  • 2,218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16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108 篇 中山大学
  • 78 篇 广东药学院
  • 74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69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60 篇 暨南大学
  • 53 篇 广东省中医院
  • 52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43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41 篇 深圳市中医院
  • 36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32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31 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
  • 25 篇 广州医学院
  • 23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3 篇 复旦大学
  • 23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 22 篇 广东医学院
  • 21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作者

  • 104 篇 严灿
  • 94 篇 陈东风
  • 88 篇 李赛美
  • 71 篇 李伊为
  • 69 篇 吴丽丽
  • 63 篇 周玖瑶
  • 62 篇 徐志伟
  • 61 篇 谭宇蕙
  • 61 篇 黎晖
  • 55 篇 杜标炎
  • 53 篇 潘毅
  • 51 篇 杜少辉
  • 50 篇 周乐全
  • 46 篇 周健洪
  • 46 篇 陈新林
  • 42 篇 吴映雅
  • 42 篇 黄仰模
  • 41 篇 邓汝东
  • 40 篇 张赛霞
  • 37 篇 陈芝喜

语言

  • 2,80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统计教研室"
2810 条 记 录,以下是2601-2610 订阅
排序:
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138例临床观察
收藏 引用
国医论坛 2000年 第2期15卷 10-12页
作者: 王廷春 范冠杰 欧翠柳 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 453003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将138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级,通过加味桃核承气汤加基础治疗(治疗组)与单纯运用基础治疗(基础组)的比较观察,评价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半定量RT-PCR检测少量兔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mRNA的表达
收藏 引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 第1期17卷 81-84页
作者: 陈云波 侯孟君 王奇 高国全 程淑意 赖世隆 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 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510120 中山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广州510089
目的 :半定量检测体外培养的少量兔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mRNA的表达。方法 :用PharmaciaBiotech公司的快速微量mRNA提纯试剂盒从兔内皮细胞中直接提取出mRNA ,并以此为模板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素 (ET - 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9种益母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形态
收藏 引用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年 第3期18卷 181-183页
作者: 晁志 周秀佳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广州510515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 上海20003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国产 8种 1变种及欧美产 1种益母草属植物的花粉粒进行观察与研究。本属植物花粉粒椭球形或近球形 ,益母草和白花益母草花粉粒两端突起成喙。具 3沟 ,狭长 ,几达两极 ,不内陷或内陷。外壁纹饰网状 ,某些种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风桔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生药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 第2期17卷 170-172页
作者: 詹若挺 曾惠芳 梁永枢 冯倩茹 陈云萍 林一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 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510405 广州市药材公司 广州510140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96级 广州510405
经产地、原植物和资源调查 ,确认广东用的东风桔药材基源为芸香科山小桔 (Glycosmiscitrifolia(willd .)Lindl.的根。并对该药材的生药性状。
来源: 评论
陈纪藩教授治痹证的特点
收藏 引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 第2期17卷 178-180页
作者: 陈光星 徐长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广州510405 江西省奉新县中医院 江西330700
总结了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纪藩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 ,针对痹证肝肾不足、风湿热邪痹阻及本虚标实的特点 ,辨证施治 ,分别运用补益肝肾、祛风活血祛湿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兼顾脾胃 ,扶正祛邪 。
来源: 评论
活血祛痰治法及其组方对原发性高血压左肥厚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年 第9期6卷 15-18页
作者: 严灿 王剑 邓中炎 唐咸玉 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405
目的 :观察活血祛痰治法及其组方对原发性高血压左肥厚 ( Essential Hypertensi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EH- LVH)大鼠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1 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 Rat,SHR)。检测 1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新的天然二萜化合物显脉香茶菜丙素的结构鉴定
一种新的天然二萜化合物显脉香茶菜丙素的结构鉴定
收藏 引用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
作者: 高幼衡 叶会呈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
目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显脉香茶菜的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干燥的植物嫩枝叶,用95%乙醇冷浸,醇提物用甲醇溶解,活性炭脱色。脱色物用乙酸乙酯热溶,可溶部分再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丙酮、丙酮依次洗脱。氯仿: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年 第11期6卷 1-4页
作者: 严灿 邓中炎 王剑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405
中医现代化定义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认为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中医现代科学化”。中医现代化包括学术理论体系现代化和临床诊疗体系现代化两方面的内容 ,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现代化是前提 ,临床诊疗体系现代化是核心关键。同时 ,对制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补肾益智方改善Alzheimer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收藏 引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年 第6期11卷 337-339页
作者: 赖世隆 饶燕 高洁 于涛 王奇 胡镜清 王怀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 广州510405 山东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济南250012
为观察补肾益智方对D -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的Alzheimer病 (Alzheimer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分别用高、低剂量补肾益智方灌胃治疗 4周后 ,进行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检测 ,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益母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定
收藏 引用
中药材 2000年 第10期23卷 601-603页
作者: 晁志 刘传明 张宏伟 周秀佳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广州510515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药学教研室 上海200032
选择花序下苞叶以及宿存花萼作为主要鉴别特征,区分了来源于同属8种l变种的益母草类药材,结果比较可靠。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