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大鼠Bcl-2/E1B-19K-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干扰质粒,研究其对BNI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大鼠BNIP3(NM_053420)干扰片段,合成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蒋退火后形成的双链克隆入pcDNATM6.2-...
详细信息
目的构建大鼠Bcl-2/E1B-19K-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干扰质粒,研究其对BNI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大鼠BNIP3(NM_053420)干扰片段,合成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蒋退火后形成的双链克隆入pcDNATM6.2-GW/EmGFP-miR表达载体,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小量提取并测序。将构建的干扰质粒与大鼠BNIP3表达质粒共转染到HEK293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构建的2个干扰质粒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与BNIP3表达质粒共转染后显著抑制外源性BNIP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BNIP3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BNIP3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老龄化可引起铁元素在脑内的蓄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脉络丛上皮可能是脑铁毒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结构。本文旨在研究铁代谢调节中的关键激素——铁调素在脉络丛上皮表达的年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关系。本文以不同年龄段(3、6、9、12、15、18、21、24、27、30、33和36月龄)大鼠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铁调素及IL-6/Stat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在脉络丛上皮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3~18月龄年轻大鼠脉络丛上皮铁调素m RNA没有明显变化,21~36月龄大鼠的铁调素m RNA水平显著增加。脉络丛上皮IL-6和p-Stat3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年龄变化趋势与铁调素m RNA一致。以上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炎症因子IL-6可能作用于相应的受体,通过Stat3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铁调素在脉络丛上皮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对乳腺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依托泊苷、顺铂和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乳腺癌细胞后,采用彗星实验测定细胞DNA损伤,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细胞自噬测定用3种方法:(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Ⅱ,LC3-Ⅱ)蛋白的表达;(2)用单丹磺酰戊二胺对乳腺癌细胞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自噬泡阳性细胞,并计算自噬泡阳性细胞百分比;(3)将pEGFP-LC3质粒转染至乳腺癌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含绿色荧光蛋白的阳性细胞,并计算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依托泊苷和顺铂均可诱导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自噬,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的彗星长度增长(P<0.01),p53、p21和LC3-Ⅱ蛋白表达上调。5-氮杂-2’-脱氧胞苷也可诱导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自噬,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细胞的彗星长度增长(P<0.01),p53、p21和LC3-Ⅱ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泡阳性细胞百分比和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5-氮杂-2’-脱氧胞苷可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其所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