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康复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疾病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为制订以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康复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疾病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为制订以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康复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疾病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采用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用汇集性整合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提炼出1个理论模型和70个主题,归纳形成7个类别,合并为3个整合结果:脑卒中失语症是创伤性生活事件;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积极重建生活;康复过程中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需求。结论康复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面临生活困境,医护人员应助力患者社会融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满足患者多维度、多样化的康复需求,构建以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个体化康复管理方案。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青春期与睡眠的生理变化有关,且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睡眠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青少年睡眠时间少、学习压力大,容易遭受失眠的困扰,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目的系统梳理中国青少年失眠的评估工具和影响因素,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0月开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5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12~18岁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有关文章,并提取文章中的作者、发表年份、地区、研究类型、样本量、评估工具、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信息。结果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得文献1440篇,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9篇,包括英文文献34篇、中文文献5篇,共涉及23项研究,样本量为62~33692,研究类型以横截面研究为主(15项)。23项研究共使用8种失眠评估工具;1项研究提供了失眠的客观测量数据;3项研究涉及量表本土化评估或开发;共检验了5种自评工具并提供了信效度数据,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0~0.83,2周后重测信度为0.40~0.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85。中国青少年失眠的影响因素复杂而多样,包括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遗传、身体健康状况等)、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及行为因素(运动、吸烟等)。结论中国青少年失眠评估工具种类多样且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对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不足,失眠的客观测量数据匮乏,失眠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