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4 篇 期刊文献
  • 3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6 篇 医学
    • 304 篇 临床医学
    • 6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2 篇 中西医结合
    • 2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4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4 篇 口腔医学
    • 1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中医学
    • 1 篇 特种医学
  • 46 篇 工学
    • 4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理学
    • 4 篇 生物学
  • 4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主题

  • 28 篇 烧伤
  • 21 篇 磁共振成像
  • 11 篇 成纤维细胞
  • 10 篇 瘢痕
  • 9 篇 2型糖尿病
  • 8 篇 糖尿病
  • 7 篇 增生性瘢痕
  • 6 篇 老年人
  • 6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6 篇 冠心病
  • 6 篇 护理
  • 6 篇 诊断
  • 6 篇 创面愈合
  • 6 篇 姜黄素
  • 6 篇 细胞凋亡
  • 5 篇 并发症
  • 5 篇 严重烧伤
  • 5 篇 基因表达
  • 5 篇 烧伤创面
  • 5 篇 乳腺癌

机构

  • 107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87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72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4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23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19 篇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
  • 17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14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12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12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11 篇 暨南大学
  • 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8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6 篇 广州市胸科医院
  • 6 篇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
  • 6 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 6 篇 中山大学
  • 5 篇 贵州医科大学
  • 5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 4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作者

  • 41 篇 曾旭文
  • 37 篇 梁治平
  • 35 篇 李叶扬
  • 35 篇 李孝建
  • 22 篇 张志
  • 22 篇 冉建民
  • 20 篇 劳干诚
  • 20 篇 曹阳
  • 17 篇 戴丽冰
  • 16 篇 liu wei
  • 16 篇 谢有富
  • 15 篇 陈宾
  • 15 篇 陈松
  • 15 篇 步军
  • 14 篇 张立贤
  • 14 篇 陈辉
  • 14 篇 钟晓旻
  • 14 篇 徐武华
  • 13 篇 过新民
  • 13 篇 刘薇

语言

  • 4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4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沉默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 第3期33卷 145-151页
作者: 张志 况芳 刘昌玲 陈宾 汤文彬 李孝建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510220
目的探讨沉默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Fb分泌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的影响。 方法取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和瘢痕组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正常皮肤Fb和增生性瘢痕F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对紫外线造成的软骨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杂志 2017年 第5期31卷 600-606页
作者: 张金丽 刘志河 汤文彬 熊喜峰 张志 曹雯娟 李孝建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 广州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广州510220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紫外线照射造成的软骨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3~4周龄SD大鼠(体质量100~120 g)腹股沟脂肪,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ADSCs并传代;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 第5期33卷 317-320页
作者: 周旺标 李叶扬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510220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has been found for twenty years, an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y multi-discipline. At present, studies of ILK are mainly focused on its roles in angiog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 第3期33卷 190-192页
作者: 周日兴 李叶扬 林伟华 李罡 孙敬恩 周旺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510220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1996年Hannigan等以整合素β1胞质结构域为诱饵,运用酵母双杂交筛选系统发现的一种胞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可在整合素信号通路中介导ECM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ILK与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忘初心救危急 砥砺奋进攀高峰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8年 第11期34卷 750-752页
作者: 李孝建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的建设发展,紧跟国内烧伤发展的步伐。60年来,从几张床位、几名外医师,发展到今天拥有3个病区、100张床位、近100名医护人员的队伍,以重症烧伤救治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8年 第3期34卷 136-139页
作者: 李孝建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510220
严重烧伤病程中,涉及烧伤休克与液体复苏、呼吸支持、营养支持、肾损伤与肾替代及脓毒症和MODS的防治等诸多重症医学问题。在严重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除创面处理外,也需要进行诸多重症医学常用的操作和器官功能监护以及采用相关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医师协烧伤医师分2018年年纪要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8年 第12期34卷 917-918页
作者: 陈宾 李孝建 张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510220
由中国医师协烧伤医师分主办的“中国医师协烧伤医师分2018年年”于2018年11月16-18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顺利召开,300余名烧伤医师代表出席了本次议。议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需求,以院士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和疑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RI与MR关节造影诊断肩袖不同程度撕裂准确性的Meta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6年 第10期32卷 1576-1581页
作者: 叶思婷 曾旭文 梁治平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 广东广州5102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MRI和MR关节造影(MRA)对肩袖不同程度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应用Metadisc及STATA软件对纳入的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维甲酸改变腭突发育关键时期细胞增殖和凋亡导致腭裂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杂志 2016年 第3期32卷 220-224页
作者: 胡晓 李叶扬 梁岷 林伟华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510220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腭发育关键时期腭突间充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确定其致腭裂的胚胎学作用节点。方法将100只怀孕12d(E12)的C57孕母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灌胃维甲酸1次,70mg/kg,对照组灌胃玉米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杂志 2014年 第1期30卷 45-49页
作者: 林伟华 李叶扬 米兰 李罡 孙敬恩 王仁坤 梁振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510220
【摘要】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并分组:①空白对照组,仅含有常规高糖DMEM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