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2 篇 期刊文献
  • 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8 篇 医学
    • 155 篇 临床医学
    • 2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3 篇 中西医结合
    • 10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 篇 中医学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4 篇 工学
    • 1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主题

  • 14 篇 烧伤
  • 10 篇 磁共振成像
  • 5 篇 成纤维细胞
  • 5 篇 2型糖尿病
  • 5 篇 肩关节
  • 4 篇 并发症
  • 4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4 篇 瘢痕
  • 4 篇 预后
  • 4 篇 糖尿病
  • 3 篇 每搏量变异度
  • 3 篇 血清
  • 3 篇 增生性瘢痕
  • 3 篇 基因表达
  • 3 篇 ppar-γ
  • 3 篇 镇痛
  • 3 篇 诊断
  • 3 篇 治疗
  • 3 篇 cd34
  • 2 篇 电烧伤

机构

  • 87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59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4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15 篇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
  • 14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12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8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6 篇 广州市胸科医院
  • 5 篇 中山大学
  • 4 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
  • 3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
  • 3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3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3 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3 篇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
  • 3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2 篇 广东药学院
  • 2 篇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

作者

  • 16 篇 李叶扬
  • 16 篇 劳干诚
  • 16 篇 冉建民
  • 15 篇 曾旭文
  • 14 篇 曹阳
  • 12 篇 梁治平
  • 12 篇 陈辉
  • 11 篇 谢有富
  • 10 篇 张立贤
  • 10 篇 戴丽冰
  • 9 篇 周迎春
  • 9 篇 梁冰
  • 9 篇 徐刚
  • 9 篇 李孝建
  • 9 篇 郭坚
  • 9 篇 黎庆梅
  • 9 篇 陈松
  • 8 篇 谢彬
  • 8 篇 guo jian
  • 8 篇 刘薇

语言

  • 2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心肌钙蛋白I在监测非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01年 第7期81卷 393-395页
作者: 曾利剑 陈怡霓 伍敏仪 吴燕昭 林之瑜 罗卓然 韦建瑞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心实验室 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 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 广州510220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I (cTnI)用于监测非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7例临床未见急性心肌梗死 (AMI)迹象的可疑心肌损伤患者分为 2组 :(1)急性心衰组 37例 ,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 ;(2 )烧伤组 30例 ,体表烧伤总面积为 4%~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烧伤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02年 第4期18卷 243-244页
作者: 梁达荣 霍丽贞 罗卓然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510220
临床上常用酶学樗物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等来测定判断心肌损伤情况,但由于三者均同时表达于骨骼肌,平滑肌,使其测心肌损伤时特异性低,较难准确诊断心肌疾患。近年来新发展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教育程度与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3年 第2期29卷 195-200页
作者: 程华 李孝建 曹雯娟 陈丽映 张志 刘志河 易先锋 赖文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51063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创伤外科研究所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烧伤整形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外科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教育程度、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其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统计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
收藏 引用
中华显微外杂志 2007年 第1期30卷 14-16,I0002页
作者: 李叶扬 梁岷 钟穗航 刘志勇 林伟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广州市5102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方法;阐述放疗后臂丛神经损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方法1999年以来应用下斜方肌皮瓣岛状转移的方法修复颈部慢性放射性溃疡15例,并常规行肌电图检查了解臂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除1例面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及其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3年 第2期29卷 207-209页
作者: 谢有富 刘思隽 戴丽冰 杜高伟 谭艳艳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市510220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Fb分泌TGF-β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表法将细胞分为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Luzindole(褪黑激素受体拮抗剂)组、Luzindole组和对照组(仅以细胞培养液培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09年 第6期25卷 460-462页
作者: 潘姝 李叶扬 方力 梁佩红 戴丽冰 李建平 张琰 李罡 张涛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广东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广东广州510220
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负调节信号,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对重度烧伤患者削痂术容量复苏的指导意义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 第6期36卷 761-766页
作者: 梁冰 曹阳 黄浩然 罗福荣 张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 广州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广州510220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年 第6期30卷 1119-1122页
作者: 李强 郭壮波 黎庆梅 郭顺华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超声诊断科广东广州510220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对照胶囊和芪苈强心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阿魏酸对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及c-kit、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杂志 2014年 第10期47卷 728-731页
作者: 吴艳华 汤楠 蔡兰花 李其林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 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 广州510220
目的 探讨阿魏酸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及c-kit、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干预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用MTS法分别检测培养24、48、72 h后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用NaOH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病理机制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 第12期26卷 768-771页
作者: 陈怡霓 陈上云 曾利剑 冉建民 伍敏仪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心实验室 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 51022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磺脲类药 (SU )失效的发生机制。方法 利用总胰岛素原 (TPI)、完整胰岛素原 (IPI)和真胰岛素 (SI)定量检测技术 ,比较健康对照组 (n =10 )、SU有效组 (n =3 8)和继发SU失效组 (n =46)糖耐量试验 (OGTT)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