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 篇 医学
    • 19 篇 临床医学
    • 1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主题

  • 4 篇 广州管圆线虫病
  • 4 篇 吸虫病
  • 3 篇 乙型肝炎病毒
  • 3 篇 吡喹酮
  • 3 篇 铜绿假单胞菌
  • 3 篇 乙型肝炎
  • 3 篇 下肢浮肿
  • 3 篇 疟疾
  • 3 篇 褐云玛瑙螺
  • 3 篇 红细胞
  • 2 篇 耐药性
  • 2 篇 首例
  • 2 篇 间日疟
  • 2 篇 感染率
  • 2 篇 hbsag
  • 2 篇 病例
  • 2 篇 大陆
  • 2 篇 侏儒症
  • 2 篇 登革出血热
  • 2 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机构

  • 40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中山大学
  • 4 篇 广州医学院
  • 3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3 篇 中山医学院
  • 3 篇 广东省重大传染病...
  • 2 篇 广州市传染病医院
  • 2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2 篇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
  • 2 篇 广州暨南大学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1 篇 广州市胸科医院
  • 1 篇 深圳市医学信息中...
  • 1 篇 新中农场医院
  • 1 篇 广州市第六人民医...
  • 1 篇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
  • 1 篇 贵阳医学院
  • 1 篇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作者

  • 22 篇 朱师晦
  • 12 篇 杨思齐
  • 10 篇 余炳雯
  • 9 篇 肖锡昌
  • 7 篇 王磊
  • 5 篇 胡秋霞
  • 5 篇 梁小虹
  • 4 篇 谢兴镛
  • 4 篇 钟杏裳
  • 4 篇 王小碧
  • 4 篇 唐永煌
  • 3 篇 yu guang-chao
  • 3 篇 姜余琴
  • 3 篇 曹开源
  • 3 篇 jiang gang
  • 3 篇 张甜
  • 3 篇 董晓梅
  • 3 篇 陈雄飞
  • 3 篇 蒋岗
  • 3 篇 zhang tian

语言

  • 4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4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大陆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区流行病的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流行病杂志 1988年 第5期9卷 261-264页
作者: 丁步兰 朱天成 王磊 梁小虹 广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本文报告1984年10月在广东省徐闻县友好农场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区进行的流行病调查。家鼠、褐云玛瑙螺、足襞蛞蝓、黑眶蟾蜍的感染率分别为28.57%(4/14)、33.83%(158/467)、29.19%(54/185)、4.76%(2/42)。并对徐闻县地理概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糖原代谢影响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89年 第5期5卷 22-23页
作者: 王鸣 朱师晦 肖锡昌 广州市卫生防疫站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0.1ug/ml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体外作用6小时后,用组织化方法观察到虫体内的糖原颗粒非常显著地减少;作用时间延长至24小时,大部分虫体的糖原基本消失。吡喹酮浓度提高到0.5ug/ml以上时,其对糖原的影响与0.1ug/ml相比,无明显差别。提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暨南大学报(自然科医学版) 1994年 第4期15卷 28-32,66页
作者: 陈友鹏 杨思齐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检测94例各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以及部分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如血清IC、Ig、C_3、C_4等,结果显示:1)各型肝炎患者RBCC_(3b)RR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单纯甲肝及戊肝组RBCC_(...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的成就
收藏 引用
暨南医学报(医学专版) 1984年 第4期 60-67页
作者: 朱师晦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本文系综述我国解放后,对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的成就。在发掘二千多年前湖北江陵地区的古坟尸检中已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华支睾吸虫散布地区,过去认为是广东省,现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染色体遭受病毒损害的见证
收藏 引用
暨南大学报(自然科医学版) 1995年 第2期16卷 6-11页
作者: 杨思齐 余炳雯 钟森 靳海宁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用Southem 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99例HBVM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HBVDNA的存在状态,其中71例同时用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中姊妹染色体交换(SCE)率,观察HBV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杵状指趾
收藏 引用
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1年 第3期 168-170页
作者: 杨思齐 余炳雯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杵状指(趾)多发生于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肝病中见于肝硬化。本文报道1例排除了上述疾病而证实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并发杵状指趾的患者,在肝炎文献中,似尚无先
来源: 评论
十二指肠引流术对胆汁淤积型肝炎退黄疸二例报告
收藏 引用
暨南大学报(自然科医学版) 1995年 第2期16卷 108-108,110页
作者: 唐永煌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十二指肠引流术对胆汁淤积型肝炎退黄疸二例报告唐永煌(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510632,广州)胆汁淤积型肝炎又称毛细胆管型肝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其自觉症状较轻,但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周).影响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卡介苗与植物多糖类配伍对HBsAg阳性者的疗效观察
收藏 引用
广东医学 1989年 第4期10卷 11-13页
作者: 杨思齐 余炳雯 朱师晦 胡秋霞 陈小琳 徐新为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我们采用死卡介苗(死卡)皮上划痕法与口服氨维灵配伍,对29例血清HBsAg阳性者进行治疗,得到令人鼓舞的结果,现报告于下。
来源: 评论
伤寒的临床变异与误诊原因探讨
收藏 引用
广东医学 1990年 第4期11卷 27-29页
作者: 肖锡昌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伤寒过去有其特殊的发病规律及典型症状,近年来临床变异很大,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稽留热、较重的精神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等明显减少,临床上有轻化和不典型趋向,致使早期诊断有了一定困难。为提高对不典型伤寒的诊断水平,本文拟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原发性肝癌与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华分枝睾吸虫感染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暨南医学报(医学专版) 1985年 第4期 16-19页
作者: 肖锡昌 梁小虹 朱师晦 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本文报道原发性肝癌与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华枝睾吸虫感染的情况。60例原发性肝癌与59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粪便华枝睾吸虫卵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5.2%,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为比较原发性肝癌与华枝睾吸虫感染和乙型肝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