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66 篇 期刊文献
  • 189 篇 会议
  • 5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66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121 篇 医学
    • 1,622 篇 临床医学
    • 72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2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97 篇 中西医结合
    • 26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5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8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75 篇 中医学
    • 56 篇 口腔医学
    • 10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02 篇 理学
    • 280 篇 生物学
    • 10 篇 生态学
    • 8 篇 化学
  • 206 篇 工学
    • 6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60 篇 生物工程
    • 3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软件工程
    • 7 篇 公安技术
    • 5 篇 光学工程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49 篇 教育学
    • 113 篇 教育学
    • 3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06 篇 管理学
    • 102 篇 公共管理
  • 91 篇 农学
    • 67 篇 作物学
    • 6 篇 畜牧学
  • 9 篇 法学
    • 4 篇 公安学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文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 篇 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87 篇 大鼠
  • 99 篇 细胞凋亡
  • 59 篇 小鼠
  • 55 篇 超微结构
  • 54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49 篇 发热
  • 48 篇 内毒素
  • 46 篇 影响因素
  • 46 篇 学生
  • 45 篇 大学生
  • 43 篇 凋亡
  • 41 篇 糖尿病
  • 39 篇 一氧化氮
  • 39 篇 海马
  • 38 篇 高血压
  • 38 篇 治疗
  • 38 篇 流行病学
  • 36 篇 细胞增殖
  • 36 篇 危险因素
  • 35 篇 基因表达

机构

  • 3,346 篇 暨南大学
  • 286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170 篇 中山大学
  • 11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87 篇 广州暨南大学
  • 68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63 篇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
  • 61 篇 中山医科大学
  • 51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 42 篇 广东药学院
  • 36 篇 第一军医大学
  • 36 篇 广州医学院
  • 32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 31 篇 汕头大学
  • 30 篇 广东医学院
  • 30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2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26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6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25 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

作者

  • 201 篇 王声涌
  • 131 篇 陆大祥
  • 127 篇 钟雪云
  • 119 篇 李楚杰
  • 107 篇 潘三强
  • 106 篇 沈伟哉
  • 104 篇 郑辉
  • 104 篇 郭国庆
  • 103 篇 宿宝贵
  • 102 篇 江振友
  • 101 篇 王自能
  • 97 篇 王彦平
  • 91 篇 王华东
  • 90 篇 陈青山
  • 84 篇 夏潮涌
  • 82 篇 蒋建伟
  • 79 篇 吴赤蓬
  • 77 篇 覃莉
  • 77 篇 荆春霞
  • 76 篇 颜亮

语言

  • 3,66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3660 条 记 录,以下是3391-3400 订阅
排序:
人体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的测定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1期5卷 38-42页
作者: 方瑞祺 王子栋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我们按照神经冲动传导碰撞的原理,应用微电脑记录和自动化分析处理,在正中神经的远端(腕部)和近端(肘部)两点进行刺激。在大鱼际肌进行肌电反应的引导。通过调节刺激器的延迟来控制两刺激的间隔时间。随着刺激间期的变化,顺向冲动和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葡萄球菌性发热及其热限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1期5卷 15-20页
作者: 王益鹏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
采用加热杀死的白色葡萄球菌菌体作激活物,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观察剂量-发热效应,血浆EP的活性以及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剂量递增,发热效应相应加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可出现热限;发热时,血浆可检出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吗啡对离体兔小肠平滑肌电变化及环肌和纵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4期5卷 203-207页
作者: 王作强 温燕昌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本实验同时观察吗啡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平滑肌电活动,肠腔内压变化以及纵肌收缩活动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吗啡可使离体兔十二指肠节律性环肌收缩加强,纵肌收缩减弱,以及平滑肌峰电位幅度,数量和峰电位发生率增加。吗啡的小肠兴奋作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3H—cAMP颈内动脉注射后脑脊液放射活性的检测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4期5卷 229-231页
作者: 唐可春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
在许多类型的发热过程中,血浆中cAMP含量都明显升高。但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从而介导发热,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实验经家兔颈内动脉注入~3H-cAMP,并用抗体结合法证明在开始注入后5、15及30分钟,有大量~3H-cAMP出现于脑脊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脉内注射纳洛酮对家兔内毒素性双相热和正常体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4期5卷 208-211页
作者: 陆大祥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用封闭群新西兰白兔28只,观察了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内毒素性双相热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静脉内给予纳洛酮对较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双相热没有显著影响,但纳洛酮单独给药,能够使正常体温下降达0.46℃。据此作者推论;内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侧脑灌注牛磺酸对家兔db-cAMP性发热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5期5卷 279-281页
作者: 陈跃进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3组,第一组二丁酰腺苷环一磷酸+牛磺酸,第二组生理盐水+牛磺酸和第三组二丁酰腺苷环一磷酸+生理盐水。采用侧脑埋管、侧脑注射和灌注技术,把牛磺酸和二丁酰腺苷环一磷酸等被试物注入动物脑。结果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2期5卷 118-120页
作者: 蔡群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发热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被机体自动限制不再上升,这种现象称为热限(upper limit of fever)。热限是动物机体的一种重要的生命适应现象,可以避免由于体温过高给生命重要器官组织带来伤害,具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因此,研究热限的发生机制。
来源: 评论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横纹肌肌病性病变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89年 第4期 229-232页
作者: 古建鼐 罗继平 廖剑辉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
74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横纹肌纤维的病变特点主要为萎缩的及“正常”的肌纤维神经再支配,并以Ⅱ型肌纤维为主,其次为Ⅰ型肌纤维的肥大、分割、中央核和环状肌纤维等的代偿性改变,而肌纤维的再生、变性甚为少见,肌纤维的坏死及其炎性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低智能儿童的头发锌、铜含量(摘要)
收藏 引用
临床儿科杂志 1989年 第3期 176-177页
作者: 李着算 朱娴 刘慧璇 暨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暨南大学生物系
微量元素与智能发育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有报告认为用锌和/或铜制剂作辅助治疗,对低智能儿童的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为了了解不同原因低智能儿童的头发中锌、铜的含量,以探讨应用
来源: 评论
人类蜕膜细胞的核体
收藏 引用
解剖学杂志 1989年 第1期12卷 14-16页
作者: 王自能 暨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电子显微镜室
利用电镜我们发现在人底蜕膜的蜕膜细胞有单纯及复合核体存在。因为雌激素能促使单纯核体的形成和转化为复合核体,我们认为蜕膜细胞里的核体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由于黄体酮能阻止核体形成,蜕膜细胞核体数量的多少可能与母体血液中雌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