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90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9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98 篇 医学
    • 379 篇 临床医学
    • 25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8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9 篇 中西医结合
    • 4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9 篇 口腔医学
    • 1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0 篇 中医学
  • 96 篇 理学
    • 92 篇 生物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38 篇 工学
    • 22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9 篇 农学
    • 27 篇 作物学
    • 2 篇 兽医学
    • 1 篇 林学
  • 8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题

  • 69 篇 大鼠
  • 42 篇 细胞凋亡
  • 39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21 篇 小鼠
  • 19 篇 细胞因子
  • 16 篇 免疫组化
  • 16 篇 基因表达
  • 15 篇 神经元
  • 12 篇 凋亡
  • 11 篇 白血病
  • 11 篇 免疫细胞化学
  • 11 篇 bcl-2
  • 11 篇 子宫内膜异位症
  • 11 篇 p53
  • 11 篇 海马
  • 10 篇 免疫
  • 10 篇 免疫功能
  • 10 篇 登革病毒
  • 10 篇 超微结构
  • 10 篇 脑缺血

机构

  • 842 篇 暨南大学
  • 75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54 篇 中山大学
  • 43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27 篇 广州暨南大学
  • 25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21 篇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
  • 20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18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 13 篇 汕头大学
  • 12 篇 广州医学院
  • 11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 10 篇 中山医科大学
  • 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8 篇 广东药学院
  • 8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8 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
  • 7 篇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
  • 6 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6 篇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

作者

  • 87 篇 江振友
  • 57 篇 钟雪云
  • 55 篇 沈伟哉
  • 48 篇 林晨
  • 45 篇 郭国庆
  • 41 篇 李扬秋
  • 39 篇 宿宝贵
  • 37 篇 潘三强
  • 37 篇 李君武
  • 37 篇 朱伟杰
  • 36 篇 覃莉
  • 33 篇 陈少华
  • 32 篇 王自能
  • 29 篇 黄中新
  • 28 篇 杨力建
  • 26 篇 唐小龙
  • 26 篇 李菁
  • 24 篇 陆大祥
  • 24 篇 蒋建伟
  • 23 篇 郑佩娥

语言

  • 89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免疫教研室"
897 条 记 录,以下是641-650 订阅
排序:
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神经肽Y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
收藏 引用
高血压杂志 2003年 第3期11卷 263-265,T003,T004页
作者: 郭国庆 沈伟哉 暨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630
目的 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大脑中动脉神经肽Y(NPY)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 ,探讨高血压时脑卒中的发生机制。方法 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技术。结果  (1)脑卒中症状观察 :对照组及高血压组 7d、30d均无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灵芝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3年 第2期24卷 51-53页
作者: 江振友 林晨 刘小澄 韦静 袁桂秀 李小兰 暨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632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B7)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成4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剂量灵芝多糖,每天1次,连续14d,对照组小鼠用等量蒸馏水代替。在实验第10、24d用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分别于免疫后第5d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与针刺治病的关系——针刺作用途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解剖学研究 2003年 第3期25卷 229-232页
作者: 王家有 潘三强 宿宝贵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510632
针刺疗法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一支绚丽的瑰宝,是中医学中最主要的非药物疗法.针刺疗法的临床价值即使在当今世界医学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是举世公认的.针刺为什么能治病?这是人们密切关注和力求解决的问题.人们将20世纪70年代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灵芝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杂志 2003年 第2期23卷 51-54页
作者: 江振友 林晨 暨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632
研究灵芝多糖 (GLB7)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实验小鼠分成 4组 ,分别经胃灌注不同剂量 (高、中、低 )灵芝多糖 ,每天 1次 ,连续 14d ,对照组小鼠用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分别于实验第 15 ,2 8d进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IL-6、TNF-α的调节
收藏 引用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 第9期5卷 14-15页
作者: 戴颖 刘运泉 潘三强 宿宝贵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IL-6、TNF-α在外周血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 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利用放射免疫分析,观察脑缺血及电针对大鼠外周血IL-6、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IL-6、TNF...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在学习记忆时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
收藏 引用
广东医学 2003年 第11期24卷 1179-1180页
作者: 王家有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510632
目的 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 ,为NO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ARS-CoV基因编码的主要蛋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 第5期30卷 257-260页
作者: 唐小龙 江振友 暨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510632
SARS病毒(SAP6-CoV)是今年SAPS爆发流行的病因,引起全球关注。目前,许多学者对SARS-CoV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SARS-CoV基因编码的主要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来源: 评论
蛋白激酶C阳性细胞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的分布
收藏 引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3年 第2期24卷 34-37页
作者: 韩辉 宿宝贵 潘三强 吕来清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632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阳性细胞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的形态和分布,为更好地研究PKC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提供形态学的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PKC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PKC阳性细胞胞体较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皮素-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2卷 45-47,44页
作者: 徐安定 吴宜娟 苗海锋 卓文燕 曾子华 狄静芳 谭少华 郑佩娥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广州51063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广州51063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病理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630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命科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304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630
目的观察内皮素(endothelin,ET)-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作用通过的ET受体亚型。方法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5 d后分别加入0.2 nmol/L,20 nmol/L ET-1处理24 h,用Annexin V、Hoechst 33258染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细胞及其增殖与凋亡状况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19卷 29-30页
作者: 卢晓晔 覃莉 黄华梅 王自能 程欣 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室 广州市510632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增殖与凋亡状况,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或活检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50份,正常子宫内膜20份作对照。采用嗜铬素A(Cg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内分泌细胞(EC),并进行CgA/PCNA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