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3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1 篇 农学
    • 95 篇 作物学
    • 13 篇 植物保护
    • 5 篇 园艺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兽医学
    • 1 篇 水产
  • 27 篇 理学
    • 27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25 篇 工学
    • 24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27 篇 水稻
  • 24 篇 选育
  • 23 篇 杂交水稻
  • 21 篇 优质
  • 10 篇 广西
  • 6 篇 遗传多样性
  • 5 篇 文献计量
  • 5 篇 香稻
  • 5 篇 产量
  • 4 篇 分子标记
  • 4 篇 高产
  • 4 篇 品种
  • 4 篇 高频词
  • 4 篇 农艺性状
  • 4 篇 不育系
  • 4 篇 普通野生稻
  • 4 篇 新品种
  • 4 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3 篇 育种
  • 3 篇 甘蔗

机构

  • 37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22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17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15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6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6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5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5 篇 广西大学
  • 5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4 篇 广西万川种业有限...
  • 4 篇 广西农业科学院
  • 4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4 篇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
  • 4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
  • 4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4 篇 广西水稻遗传育种...
  • 4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3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3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
  • 3 篇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

作者

  • 16 篇 刘百龙
  • 15 篇 王威豪
  • 15 篇 韦善富
  • 15 篇 周维永
  • 14 篇 邓国富
  • 12 篇 刘开强
  • 12 篇 梁海福
  • 12 篇 戴高兴
  • 11 篇 石瑜敏
  • 11 篇 陈韦韦
  • 11 篇 夏秀忠
  • 11 篇 李经成
  • 11 篇 农保选
  • 11 篇 李孝琼
  • 10 篇 唐梅
  • 10 篇 李丹婷
  • 10 篇 潘英华
  • 10 篇 韦宇
  • 9 篇 陈颖
  • 9 篇 郭辉

语言

  • 1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分子标记的开发及优质香稻新品种‘那谷香’的选育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3年
作者: 李孝琼 韦宇 陈炜坚 刘开强 王小姣 李林娟 郭嗣斌 陈颖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西水稻优质化育种研究人才小高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梨木镇农业农村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为培育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香稻品种,本研究以‘百香139’为香味供体,利用该品种OsBadh2基因第7外显子上8 bp缺失开发分子标记FG-Badh2,结合常规育种方法培育优质籼型香稻品种‘那谷香’。结果表明,‘那谷香’稻米品质达部标优质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施氮量对优质杂交稻丰田优553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21年 第6期36卷 42-47页
作者: 陈雷 韦宇 张晓丽 李冬秀 高国庆 粟学俊 吕荣华 陶伟 唐茂艳 梁天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广西南宁530007
通过田间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优质杂交稻丰田优553的干物质生产、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丰田优553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_(180)处理(180 kg/hm^(2))产量最高,达7.86t/hm^(2),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穗型优质水稻恢复系桂3158的选育
收藏 引用
种子 2019年 第11期38卷 121-122页
作者: 周维永 梁海福 戴高兴 周萌 陈韦韦 马志广 邓国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西水稻优质化育种研究人才小高地
桂3158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恢复系桂796(5 B4/印度大穗稻//198 R)为母本,以恢复系中间材料(IR 36/合浦野生稻//IR 24)为父本杂交,其F1与桂582(桂99//Calotoc/02428)进行复交后用系谱法经9代筛选和优势鉴定选育而成,具有大穗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年 第5期42卷 760-766页
作者: 林秀芳 叶万余 吴春玲 刘海东 徐小媛 陈灿 广西农业科学院贺州分院/贺州市农业科学院 广西贺州5428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为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效率,分析了广西1986-2016年审定的51个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广西审定花生品种共涉及75个直接亲本,其中,主要以广东的育成品种及广西的中间材料为主。杂交育种广西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西稻虾共作模式下“双季稻+”生态高产综合种养技术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24年 第6期39卷 107-111页
作者: 曾华忠 吴庚勇 陆静丹 梁益珍 周维永 李经成 王大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结合前期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了稻虾共作双季稻种植制度下的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块的选择与利用、水稻品种选择、适时早播与育秧、大田准备与合理移栽、肥料与田间水位管理、水稻病虫害与小龙虾病害生态与药剂防治、虾苗投放、饲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产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那优5722的选育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22年 第4期37卷 77-79页
作者: 韦敏益 黄大辉 秦钢 马增凤 刘驰 李振经 罗同平 张月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那优5722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那丰A与自育恢复系桂恢5722配组育成的感温型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大穗重粒、米质优、抗倒性较好,202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来源: 评论
细长粒型杂交晚籼新组合丰田优051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20年 第6期35卷 111-113页
作者: 韦宇 李冬秀 梁曼玲 黄运川 陈彩虹 粟学俊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丰田优051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小粒型不育系丰田1A与细长粒型恢复系桂恢051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20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桂中南部和桂南稻作作晚稻种植。
来源: 评论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华浙优110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22年 第1期37卷 68-70页
作者: 李孝琼 陈颖 王小姣 李林娟 韦宇 刘开强 郭嗣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华浙优110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选优质恢复系桂恢110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华浙2A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20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来源: 评论
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水稻抽穗期基因Ehd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4年 第3期22卷 781-788页
作者: 黎华 李冬秀 林秀芳 刘晨雨 蒋常河 林志豪 黄鹏 余永国 黎淳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贺州分院 贺州市农业科学院贺州542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抽穗期是水稻(Oryza sativa)的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的长短决定了水稻生育期的长短,合适的抽穗期对于维持水稻的稳产高产至关重要。Ehd1(Early heading date 1)是水稻中特有的抽穗期调控基因,对于调控粳稻在短日照条件下的抽穗期发挥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氮素营养诊断及施用策略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24年 第2期39卷 1-7页
作者: 孙凯旋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熊家欢 叶天承 高义卓 唐梅 王志刚 陈惠哲 中国水稻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氮素是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对水稻进行氮素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和栽培目标,及时调整相应施肥措施,实现精准施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轻环境污染。综述了水稻氮素诊断的发展历史、诊断手段的优缺点、未来氮素诊断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