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文学
    • 1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5 篇 法学
    • 5 篇 民族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2 篇 当代杂技
  • 2 篇 中国杂技剧
  • 2 篇 语法化
  • 1 篇 真实性
  • 1 篇 称人量词
  • 1 篇 侗台语
  • 1 篇 学界同仁
  • 1 篇 气氛美学
  • 1 篇 文化渊源
  • 1 篇 《人头草》
  • 1 篇 台语支
  • 1 篇 金菊奖
  • 1 篇 比较文学
  • 1 篇 跨媒介
  • 1 篇 广西形象
  • 1 篇 非构式
  • 1 篇 中越边境
  • 1 篇 交流分享
  • 1 篇 少数民族汉语新诗
  • 1 篇 跨境民族

机构

  • 25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9 篇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
  • 3 篇 广西特聘专家团队
  • 1 篇 韩国国立庆北大学
  • 1 篇 广西财经学院
  • 1 篇 华侨大学
  • 1 篇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
  • 1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杂技艺术研究...
  • 1 篇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
  • 1 篇 广西外国语学院

作者

  • 7 篇 董迎春
  • 5 篇 dong yingchun
  • 3 篇 叶君
  • 3 篇 韦远诚
  • 3 篇 wei yuancheng
  • 3 篇 张艳秋
  • 2 篇 陈爱中
  • 2 篇 zhang yanqiu
  • 2 篇 chen aizhong
  • 2 篇 高鲜菊
  • 1 篇 何霜
  • 1 篇 唐倩
  • 1 篇 刘九铭
  • 1 篇 孙丰蕊
  • 1 篇 ye jun
  • 1 篇 李谟润
  • 1 篇 zhou guoping
  • 1 篇 zhang han-bing
  • 1 篇 朱星雨
  • 1 篇 huang ling

语言

  • 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民族文化的互嵌共生与融合发展——基于广西杂技文化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47卷 136-144页
作者: 董迎春 张艳秋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中国杂技艺术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民族在经济贸易、族际通婚、节日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以和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互嵌共生与融合发展的特点。其间,经历三千余年历时演变与共时发展的广西民族杂技在族群的世代更迭、文化的代代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典改编的“再创作”、演绎及现代剧场可能——以杂技剧《天鹅》创演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2025年 第4期 73-79页
作者: 董迎春 李丹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教研室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2004年由吴正丹、魏葆华夫妇领衔主演的中国首部杂技剧《天鹅湖》诞生,成为当代杂技剧经典之一;2023年9月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两位艺术家再度联袂主演的杂技剧《天鹅》在广州成功演出。这两部杂技剧作为先后文本,在审美创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春节文化认知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留学生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交流 2025年 第2期 188-190页
作者: 高鲜菊 刘九铭 广西外国语学院跨境语言文化教学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本文以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文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究其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认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春节有所了解,但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掌握不足,对其留学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春节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跨媒介到跨文化--新世纪以来中国杂技剧实践回望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 第6期 81-91,I0003页
作者: 董迎春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新世纪初产生的中国杂技剧创演潮流作为当代剧场跨媒介实践的重要形式,是杂技与戏剧、音乐、舞蹈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媒介再媒介化的中国艺术成果。在西方后戏剧和新马戏创作理念影响下,中国杂技剧成为具有中国性、世界化的跨媒介剧场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语境互文:李金发新诗创作论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63卷 129-136页
作者: 陈爱中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广西南宁530006
作为初期象征诗派的代表性诗人,李金发在汉语新诗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他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写作技法引入汉语新诗创作,探索以传统汉语为媒介的汉语新诗写作方式,在五四白话诗之外,开创了汉语诗歌现代性的另一种可能性。他的自为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执着的城乡两地书——论李佩甫笔下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21年 第2期 150-156页
作者: 叶君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南宁530006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发展史上,“乡下人进城”早已成为一个较为恒定的叙事母题。某种意义上,描写乡下人进城的作品,所观照的虽是乡下人在城里的生活,实质上却是当代乡村叙事的自然延续。值得注意的是,李佩甫众多“乡下人进城”叙事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死场》版本与修改考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 第6期 218-229页
作者: 叶君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6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530006
萧红成名作《生死场》问世八十余年来,生成过诸多版本,包括:《国际协报》"部分连载本"(1934)、容光书局"初版本"(1935)、新文艺出版社"修改本"(1953),以及凤凰版"定本"(2009)。小说内容上较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台语支后高展唇元音的音变类型
收藏 引用
民族语文 2020年 第4期 67-75页
作者: 韦远诚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南宁530006
有标记的后高展唇元音/ɯ/在台语支中高频出现,并在元音系统里处于单向对立的聚合中,这使得/ɯ/要比其他元音更为易变、多变。本文发现台语支元音/ɯ/主要来源于原始台语的*ɣ:、*ɯ:、*ɯ、*ɣɯ等,其中*ɣ:和*ɯ在闭音节中形成长、短对立,*ɯ: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他者”之眼:中越使臣诗中的广西形象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 第6期40卷 108-116页
作者: 李惠玲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530006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广西是明清时期中越官方贡道的首站,在中越使臣的诗歌中都有关于广西的记录。不同的是,越南使臣眼中的广西是繁华、热闹、人声鼎沸的;而中国使臣笔下的广西则是荒蛮、凋敝、烟瘴弥漫的。两国使臣对广西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的关注点也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壮族洪水后人类再造型神话《人头草》的解读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2018年 第3期36卷 54-60页
作者: 陈金文 孙丰蕊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人头草》神话中的鹰是雷神的化身,雷神以动物(鹰)的形象出现,反映了人类残余的物活论观念;洪水后天下仅存的一对兄弟再造了人类,男性通过话语权力独揽了再造人类的功绩,反映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父权与母权之间激烈的斗争;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