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5 篇 期刊文献
  • 41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29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9 篇 历史学
    • 171 篇 考古学
    • 29 篇 中国史
  • 56 篇 艺术学
    • 37 篇 美术学
    • 1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6 篇 工学
    • 9 篇 建筑学
    • 6 篇 土木工程
    • 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5 篇 理学
    • 1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地质学
    • 2 篇 化学
  • 17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16 篇 管理学
    • 6 篇 工商管理
    • 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公共管理
  • 14 篇 文学
    • 10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7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6 篇 法学
    • 3 篇 政治学
    • 3 篇 民族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42 篇 博物馆
  • 11 篇 张大千
  • 9 篇 成都
  • 7 篇 城市博物馆
  • 7 篇 成都市
  • 6 篇 金沙遗址
  • 6 篇 四川
  • 5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5 篇 四川博物院
  • 5 篇 文物修复
  • 5 篇 出土
  • 4 篇 中国
  • 4 篇 保护
  • 4 篇 皮影
  • 4 篇 考古发掘
  • 3 篇 风格特点
  • 3 篇 近现代文物
  • 3 篇 髹漆人像
  • 3 篇 成都平原
  • 3 篇 临摹

机构

  • 109 篇 四川博物院
  • 108 篇 成都博物院
  • 19 篇 四川大学
  • 10 篇 成都市博物院
  • 9 篇 四川省博物院
  • 6 篇 南京博物院
  • 6 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
  • 5 篇 成都博物院书画艺...
  • 5 篇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
  • 5 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
  • 5 篇 故宫博物院
  • 4 篇 中国皮影博物馆
  • 4 篇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
  • 4 篇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
  • 3 篇 成都博物院副研究...
  • 3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3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3 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
  • 3 篇 广元千佛崖博物馆
  • 3 篇 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5 篇 李龙
  • 13 篇 韦荃
  • 11 篇 凡建秋
  • 11 篇 杨娟
  • 10 篇 魏敏
  • 9 篇 李明斌
  • 9 篇 王宁
  • 7 篇 雷玉华
  • 6 篇 王毅
  • 6 篇 李兰
  • 6 篇 曾咏霞
  • 6 篇 江章华
  • 6 篇 余文倩
  • 6 篇 孙杰
  • 6 篇 yang juan
  • 6 篇 刘振宇
  • 6 篇 肖嶙
  • 6 篇 杜少飞
  • 6 篇 邓代昆
  • 6 篇 wei quan

语言

  • 29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成都博物院"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收藏 引用
华章 2012年 第30期 34-34页
作者: 姚佳 成都博物院 四川成都610091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渐被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保护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博物馆文物的标识不被任意滥用是现代博物馆的重要责任,博物馆除了自身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外,更希望国家有相关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都博物院几件藏青铜兵器的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 第2期17卷 19-26页
作者: 姚智辉 孙淑云 肖璘 白玉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100083 成都市博物院 四川成都610071
为了解巴蜀青铜兵器的制作技术及表面斑纹形成机理,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成都博物院的几件带斑纹的馆藏青铜兵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件截面样品均为青铜铸造组织,锡含量平均为11%。三件器物表面斑纹层均含锡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石窟考察笔记》探微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25年 第1期 146-158页
作者: 张凯 四川博物院 四川成都610071
四川博物院收藏了一本两万两千余字的敦煌石窟考察笔记手稿,记录榆林窟和莫高窟共222个洞窟。经研究认为,此手稿为张大千1941年的敦煌石窟考察笔记,其中榆林窟记录为张大千对周炳南官厅调查记录的运用和续写。莫高窟所用石窟编号实为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张大千的“敦煌石窟崖面立面图”及相关问题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25年 第1期 132-145页
作者: 张玉丹 赵蓉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610071 四川博物院 四川成都610071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甘肃敦煌736200
张大千在川家属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捐赠给四川博物院一批包含张大千敦煌考察笔记及相关资料的藏品,其中有6件以3种图绘形式表现了1944年之前的敦煌石窟崖面立面。其一为铅笔绘莫高窟石窟立面草图,其二为水墨速写莫高窟崖面立面全景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都跃进村汉墓出土陶灯的复原研究
收藏 引用
文物 2015年 第2期 44-50页
作者: 苏奎 成都博物院
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M5出土了两件形制比较特殊的陶器座,均为泥质灰陶,模制组合而成。其中,虎熊龙凤座塑于一长方形陶板上,中央站立一虎.虎背上蹲坐一熊,熊头上立有一鸟,作展翅欲飞状;两侧各塑一条龙.作立身上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变形四叶兽首镜探研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12年 第4期 92-99页
作者: 苏奎 成都博物院
本文通过对出土和著录的变形四叶兽首镜的考察,初步认为它是从蜀镜中产生的,是汉代蜀镜的典型镜类之一,并且对其它地区的铜镜制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汉代变形四叶兽首镜是蜀地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有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前后蜀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7年 第1期 21-27页
作者: 王瑛 成都博物院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承唐启宋的历史时期。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在承唐启宋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此全国战乱分裂之际,前、后蜀文化保存了唐代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文明的保存与传播做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养老”画像砖与两汉时期的尊老爱老传统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15年 第1期 122-127页
作者: 卢升弟 成都博物院
四川出土的汉代养老画像砖,以生动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官府给老人发放粮食的场面,为我们了解研究两汉时期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提供了形象的资料。这类养老题材画像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两汉时期继承了远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采取"以孝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大古物博物馆的“边民文物”征集与管理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 2013年 第5期 71-72页
作者: 吴萌 成都博物院
本文通过对馆藏文物、档案资料的科学梳理,对该馆早期"边民文物"征集与管理政策进行研究,了解当时美国人类学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来源: 评论
中国木偶戏源流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11年 第4期 47-50页
作者: 段杨波 成都博物院
木偶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主流观点一般认为木偶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俑,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木偶戏起源,认为木偶起源于古代巫术中的偶人。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