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605 篇 期刊文献
  • 58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18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457 篇 文学
    • 11,12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755 篇 新闻传播学
    • 55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143 篇 艺术学
    • 1,50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10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35 篇 美术学
    • 101 篇 艺术学理论
    • 7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970 篇 教育学
    • 1,833 篇 教育学
    • 79 篇 体育学
    • 6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955 篇 法学
    • 769 篇 社会学
    • 676 篇 民族学
    • 38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34 篇 政治学
    • 82 篇 法学
  • 1,630 篇 历史学
    • 1,419 篇 中国史
    • 522 篇 考古学
    • 73 篇 世界史
  • 1,199 篇 哲学
    • 1,199 篇 哲学
  • 960 篇 管理学
    • 360 篇 公共管理
    • 24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27 篇 工商管理
    • 126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5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69 篇 经济学
    • 310 篇 应用经济学
    • 71 篇 理论经济学
  • 330 篇 工学
    • 8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5 篇 软件工程
    • 35 篇 城乡规划学
  • 103 篇 理学
  • 47 篇 医学
  • 35 篇 农学
  • 14 篇 军事学

主题

  • 224 篇 新媒体
  • 153 篇 文学
  • 150 篇 诗歌
  • 142 篇 现代性
  • 100 篇 中国
  • 79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76 篇 少数民族
  • 74 篇 小说
  • 73 篇 传播
  • 72 篇 艺术
  • 71 篇 人才培养
  • 70 篇 发展
  • 69 篇 汉语
  • 68 篇 文学作品
  • 65 篇 莫言
  • 65 篇 网络文学
  • 64 篇 清代
  • 62 篇 微博
  • 61 篇 文化内涵
  • 58 篇 问题

机构

  • 4,462 篇 山东大学
  • 2,415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2,362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1,940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607 篇 内蒙古大学
  • 1,380 篇 吉首大学
  • 1,186 篇 山东理工大学
  • 1,088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899 篇 中南大学
  • 817 篇 湖南工业大学
  • 795 篇 成都大学
  • 639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455 篇 青海民族大学
  • 411 篇 青岛大学
  • 374 篇 西华大学
  • 350 篇 广东海洋大学
  • 334 篇 北方民族大学
  • 286 篇 四川大学
  • 235 篇 延安大学
  • 235 篇 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89 篇 盖光
  • 79 篇 高建新
  • 69 篇 陶喜红
  • 65 篇 黄万华
  • 55 篇 白润生
  • 53 篇 吕逸新
  • 52 篇 甘险峰
  • 52 篇 王湘华
  • 51 篇 米彦青
  • 49 篇 王兆鹏
  • 47 篇 张丽萍
  • 44 篇 薛永武
  • 44 篇 朱自强
  • 43 篇 龚芳敏
  • 43 篇 欧阳友权
  • 42 篇 郑坚
  • 40 篇 李海燕
  • 40 篇 王晓梦
  • 39 篇 柴焰
  • 39 篇 严铭

语言

  • 24,182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 2 篇 日文
检索条件"机构=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4189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辄翣如生母狗馨”新解
收藏 引用
芒种 2025年 第4期 105-107页
作者: 张有焜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于《世说新语·文学》中“辄翣如生母狗馨”该作何解,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从上下文句例出发,采用义训和音训的研究方法,认为“辄翣”实际上是“慑慑”的音变,“生”应当为“养育”的意义,整句句义为“恐惧、警戒如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古代的“送穷”风俗
收藏 引用
青年文学 2025年 第6期 105-107页
作者: 罗玥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唐代是“送穷”风俗盛行的重要时期,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这一风俗在各地逐渐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习俗。关于“送穷”的日子,则存在几种分歧:正月晦日、正月初五、三月初三、三月初六。历史文献上描绘了几种“穷鬼”的形象:《焦氏...
来源: 评论
景观社会中的文旅新叙事:微短剧传播对城市品牌符号的重构
收藏 引用
新媒体研究 2025年 第5期11卷 101-104页
作者: 俸明睿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为探讨微短剧作为数字叙事的新型文化实践样态对城市品牌符号体系的重构机制,使文旅产业与媒介技术范式实现深度融合,以景观社会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文本分析与跨案例比较研究,揭示出微短剧通过“符号生产—符号转译—符号认同”机制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编剧视角下元杂剧《金凤钗》中的物件运用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 2025年 第2期 60-62页
作者: 尹钰涵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郑廷玉的《宋上皇御断金凤钗》是一部写秀才赵鹗为贼人李虎陷害最终平反冤情的公案戏,剧中有着关键物件“金凤钗”与“银匙箸”,这两种物件是编剧精心设置的,在建构剧情、刻画人物、展示象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分析其物件运用不仅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仙侠剧的“出圈”研究——以《长月烬明》为例
收藏 引用
声屏世界 2025年 第2期 86-88,95页
作者: 廖华香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近年来,仙侠剧作为国产剧“出海”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凭借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呈现,在海外市场备受好评。其中,《长月烬明》就是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核在影视化表达方面的一次成功实践。该剧以中国古代为故事背景,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由整到融:整合思维的融合新闻创作实践
收藏 引用
新闻前哨 2025年 第1期 27-30页
作者: 郭小良 伍屹阳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视觉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生产的思维、平台、渠道、技术融合呈现出矩阵化生产、多媒体呈现、全媒体报道等特点。整合思维在新闻碎片化生产、数字化转型解困方面具有聚合传播、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实践的不断创新推动整合思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见微知著:微视频融合创作的技术与技巧
收藏 引用
记者摇篮 2025年 第2期 39-41页
作者: 郭小良 陈文昊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媒介形态持续迭代,赋能微视频传播。本文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闻宣传工作旨归,聚焦新媒体传播策划,结合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从国潮文化、一镜到底、IP赋能、跨媒介叙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发现微视频融合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媒体中的隐私管理与私人小号建立行为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视听 2025年 第4期 117-120页
作者: 杜美宁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以绿洲App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年群体在建立私人小号后的行为及驱动因素。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内容分析法,分析青年使用者在绿洲App小号中的情感表达、自我认同和社交行为。研究表明,绿洲App提供了一种既私密又开放的社交环境,使用户能够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传播力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进路
收藏 引用
三角洲 2025年 第5期 244-246页
作者: 雷啸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背景下诞生的各项理论(下文简称“理论”)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针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未停止。立足当今时代背景,讨论提升理论传播力具有的意义和实践路径,指出要想最大化实现理论的实际价值,...
来源: 评论
众音杂沓:金初文学生态的历史还原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 160-168页
作者: 于东新 康奥博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蒙古通辽028000 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金国初立,时局纷乱,为尽快实现少数女真人对绝大多数汉人、契丹人等的统治而“借才异代”,辽、宋文士一时间集聚金廷。其中,作为金初文学主力军的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不被女真统治者所信任,处境艰难。这一群体身份结构的多样性及当时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