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99 篇 期刊文献
  • 1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38 篇 农学
    • 842 篇 作物学
    • 10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3 篇 植物保护
    • 10 篇 园艺学
    • 4 篇 水产
    • 3 篇 畜牧学
    • 3 篇 林学
    • 2 篇 草学
  • 109 篇 工学
    • 41 篇 农业工程
    • 34 篇 生物工程
    • 11 篇 机械工程
    • 10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84 篇 理学
    • 58 篇 生物学
    • 17 篇 生态学
    • 7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地理学
  • 13 篇 管理学
    • 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367 篇 水稻
  • 271 篇 产量
  • 138 篇 小麦
  • 79 篇 品质
  • 51 篇 稻米品质
  • 32 篇 玉米
  • 26 篇 稻茬小麦
  • 26 篇 粳稻
  • 24 篇 秸秆还田
  • 23 篇 大麦
  • 23 篇 盐胁迫
  • 20 篇 籽粒产量
  • 20 篇 氮肥
  • 20 篇 糯玉米
  • 19 篇 氮肥利用率
  • 19 篇 密度
  • 18 篇 农艺性状
  • 18 篇 施氮量
  • 17 篇 淀粉
  • 17 篇 氮素

机构

  • 756 篇 扬州大学
  • 50 篇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
  • 38 篇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 27 篇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
  • 25 篇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
  • 22 篇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 20 篇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 19 篇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
  • 18 篇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
  • 17 篇 粮食作物现代产业...
  • 16 篇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
  • 14 篇 教育部农业与农产...
  • 14 篇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 13 篇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
  • 11 篇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 11 篇 扬州大学教育部农...
  • 11 篇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10 篇 长江大学
  • 9 篇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

作者

  • 110 篇 郭文善
  • 110 篇 朱新开
  • 102 篇 张洪程
  • 90 篇 李春燕
  • 84 篇 丁锦峰
  • 83 篇 杨建昌
  • 66 篇 魏海燕
  • 63 篇 刘立军
  • 63 篇 王志琴
  • 61 篇 霍中洋
  • 61 篇 张耗
  • 59 篇 朱敏
  • 58 篇 孙成明
  • 56 篇 刘涛
  • 54 篇 戴其根
  • 50 篇 高辉
  • 48 篇 邢志鹏
  • 48 篇 王余龙
  • 47 篇 许轲
  • 44 篇 杨连新

语言

  • 1,029 篇 中文
  • 4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033 条 记 录,以下是681-690 订阅
排序:
密度氮肥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及氮效率的协同调控效应
收藏 引用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 第12期38卷 1465-1472页
作者: 易媛 苏盛楠 李福建 徐凯峰 朱新开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为探讨江苏淮北地区稻茬半冬性小麦节氮增效的可行性,以半冬性小麦徐麦33为材料,研究了稻茬条件下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比例对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群体生长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提高产量与与氮效率的协同性。结果表明,密度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苏中稻茬小麦高光效群体构建的密肥调控途径研究
苏中稻茬小麦高光效群体构建的密肥调控途径研究
收藏 引用
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作者: 王妍 朱敏 郭文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研究背景】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光合效率的高低与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潜力的发挥密切相关,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小麦的群体光能利用及光合产物的分配。位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中地区,光、温、水等自然条件优越,但稻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GGE双标图对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年 第3期40卷 22-26页
作者: 丁逸帆 许明 许如根 吴宏亚 吴梅 李鹏程 徐扬 徐辰武 杨泽峰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南京210036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225007
以2014~2015年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的14个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为材料,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和区域适应性。基于对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分析发现,尽管各个试验点在区分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具有较强的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麦籽粒淀粉与面粉的理化特性差异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18年 第7期44卷 1077-1085页
作者: 李春燕 张雯霞 张玉雪 姚梦浩 丁锦峰 朱新开 郭文善 封超年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210037
面制食品的品质与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关系密切,糯质和非糯质小麦籽粒淀粉组分有明显差别。本研究比较了糯小麦(宁糯麦1号、扬糯麦1号)和非糯小麦(扬麦16、中国春)的淀粉与面粉的黏度特性、热力学特性、膨胀势、溶解度等参数,旨在阐明小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部分小麦种质耐盐性鉴定与品种筛选
部分小麦种质耐盐性鉴定与品种筛选
收藏 引用
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作者: 陶荣荣 朱敏 郭文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研究背景】土壤盐渍化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大量盐碱地和盐渍化土壤的存在,使相当大的一部分农作物因受不同程度盐害的影响难以发挥其增产和优质力。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盐碱地地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冬小麦孕穗期主要苗情参数卫星遥感定量反演研究
冬小麦孕穗期主要苗情参数卫星遥感定量反演研究
收藏 引用
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作者: 谭昌伟 周欣兴 张鹏鹏 汪志祥 王敦亮 杜颖 周健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扬州大学
【研究背景】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及时获取大田种植作物"面状"苗情信息,准确反映作物群体苗情状况及其趋势,服务于产量预报和实际生产。进一步深化冬小麦关键期苗情遥感反演机理与方法,为大田种植管理提供及时信息;【材料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不同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生理特征的...
收藏 引用
第十六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
作者: 马泉 张新钵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朱新开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
来源: 评论
不同氮肥水平下结实期灌溉方式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8年 第2期32卷 155-168页
作者: 朱宽宇 展明飞 陈静 王志琴 杨建昌 赵步洪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225009
【目的】旨在阐明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籽粒灌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盆钵试验,大田育秧移栽后设置3种氮肥水平,即0 N(不施氮)、MN(2 g N/盆)、HN(4 g N/盆);抽穗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C418对红莲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力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8年 第5期32卷 445-452页
作者: 张宏根 仲崇元 司华 刘巧泉 顾铭洪 汤述翥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目的】高效选育红莲型(Honglian,HL)粳稻恢复系有助于HL型杂交粳稻育种,对促进三系杂交粳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Rf6是一个HL型恢复基因,来源于HL型籼稻强恢复系9311。前期研究中,在以9311为供体、日本晴为受体的一套染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钵苗机插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8年 第3期32卷 257-264页
作者: 胡雅杰 吴培 朱明 邢志鹏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张洪程 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方法】于2013-2014年在扬州大学兴化试验基地选用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甬优8号,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以毯苗机插为对照,研究钵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