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9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农学
    • 3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2 篇 畜牧学
    • 21 篇 草学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林学
  • 27 篇 理学
    • 25 篇 生态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地理学
  • 15 篇 工学
    • 6 篇 城乡规划学
    • 4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矿业工程
  • 10 篇 管理学
    • 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4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2 篇 高寒草甸
  • 9 篇 藏北高原
  • 8 篇 青藏高原
  • 6 篇 高寒草地
  • 5 篇 西藏高原
  • 4 篇 地上生物量
  • 3 篇 西藏
  • 3 篇 碳循环
  • 3 篇 生产性能
  • 3 篇 气候变化
  • 3 篇 物种多样性
  • 3 篇 土壤微生物
  • 3 篇 生态补偿
  • 3 篇 invest模型
  • 3 篇 燕麦
  • 3 篇 草地生态系统
  • 3 篇 生物量分配
  • 3 篇 可持续发展
  • 3 篇 海拔梯度
  • 3 篇 营养品质

机构

  • 4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9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8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7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6 篇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
  • 5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4 篇 西藏农牧学院
  • 4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3 篇 西藏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2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2 篇 拉萨高原生态试验...
  • 2 篇 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9 篇 张宪洲
  • 19 篇 沈振西
  • 19 篇 石培礼
  • 14 篇 张扬建
  • 14 篇 付刚
  • 13 篇 余成群
  • 12 篇 何永涛
  • 12 篇 宗宁
  • 11 篇 朱军涛
  • 10 篇 李少伟
  • 10 篇 武建双
  • 9 篇 宋明华
  • 8 篇 武俊喜
  • 7 篇 戴尔阜
  • 7 篇 蒋婧
  • 7 篇 陈宁
  • 7 篇 钟志明
  • 6 篇 牛犇
  • 6 篇 孙维
  • 6 篇 丛楠

语言

  • 7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7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氮肥不同施用量下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
收藏 引用
草业科学 2023年 第6期40卷 1592-1599页
作者: 许丽华 付刚 钟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_(0)、N_(75)、N_(150)、N_(225)、N_(3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昼夜不对称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22年 第4期41卷 777-783页
作者: 朱军涛 郑家禾 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昼夜不对称变暖指的是白天和夜间的增温幅度不同,夜间温度升高的比白天快,全球大部分地区存在昼夜不对称变暖的现象。以往关于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全天对等增温的基础上,缺乏对白天和夜间增温不对称性影响的深入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技术分类体系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 第2期34卷 547-554页
作者: 张鹏 吴春生 朱毕生 刘芳 路荣荣 赵忠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38
生态技术是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的核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对生态技术归纳和总结的基础,其在归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评价生态技术实施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仍没有关于生态脆弱区生态技术分类的统一标准。本文从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80s—2010s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 第4期34卷 865-875页
作者: 王世豪 徐新良 黄麟 赵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100101
近年来,东北地区农田土壤“变薄、变瘦、变硬”等退化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影响了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1980年代(1980s)《中国土种志》和2010年代(2010s)《中国土系志》土壤样点的土壤剖面属性数据,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揭示了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垫状点地梅对生长季土壤净氮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年 第2期15卷 422-430页
作者: 邢硕 何永涛 牛犇 徐兴良 宋茜 王英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0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9
垫状植物是高寒生态系统中一类独特的物种,具有厚实的多年生垫状体,可以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对生长于其内部的其他物种起到保育作用,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其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改变是其保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但关于这一过程的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藏高原县域尺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白朗县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年 第5期44卷 82-90页
作者: 段呈 余成群 李少伟 钟志明 何永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综合试验站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客观了解西藏高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为高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白朗县为典型县域案例,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西藏冬青稞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3年 第1期14卷 1-14页
作者: 秦勇 付刚 沈振西 钟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拉萨850000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青藏高原昼夜不对称增温明显,为了降低这种不对称增温对藏区未来粮食安全预测存在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以冬青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FATI(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田间开放式增温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23年 第20期43卷 8493-8503页
作者: 赵广 张扬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0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_(2)浓度持续上升,升高的CO_(2)浓度会改变植物光合产物积累、土壤碳库的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进而通过影响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特征来调控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的微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北两个临近不同高寒草地碳通量对气候条件的响应
收藏 引用
草业学报 2024年 第6期33卷 1-16页
作者: 徐玲玲 牛犇 张宪洲 何永涛 石培礼 宗宁 武建双 王向涛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西藏林芝860000
生态系统碳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是“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议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面积广阔,碳储量丰富,脆弱性高,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尤其是涡度相关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已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0−2020年藏北高寒草地水源涵养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3年 第3期14卷 493-501页
作者: 宋茜 何永涛 黄凤荣 李猛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0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226007
藏北地区平均海拔45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明显,部分区域出现退化趋势。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了《西藏生态安全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